2月11日,马云满面春光地出现在杭州阿里总部。这位阿里的灵魂人物每次公开露面,都意味深长。
这一次,是与苹果的合作。当日晚间,外媒披露,苹果将与阿里将合作,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
这次合作,对于阿里而言,对接的是数亿台智能终端,犹如天降富贵。对于苹果而言,中途更换合作方,是DeepSeek席卷全球后的慌张。
2024年,大中华区为苹果贡献了185亿美元,占比为14.89%。
这是近四年的新低,也是11年来的第二低。
苹果在中国市场,正江河日下。
DeepSeek递刀
智能手机的竞争实质上已经变为AI的竞争。苹果iPhone 16系列发布会上,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介绍AI功能在现实中的应用。
然而,这项功能在国内迟迟无法上线。这意味着苹果这几年最重要的“创新”,在大陆市场无法发挥。
与此同时,国内手机厂商的AI功能悉数装机。这给苹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确实影响到了苹果的销量。
IDC数据显示,在苹果传统的销售旺季,iPhone的市场份额只有17.4%,同比大幅下滑9.6%,差点失守第一。2024年全年,苹果排名从第一下滑至第三位。
平板电脑方面,前五名中,只有苹果出现了下滑,并且下滑幅度高达7%,失守第一宝座。
这个时间节点,DeepSeek的出现,又给国产厂商递了刀。
上个月底至今,DeepSeek成为AI圈最火爆的大模型。R1版本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OpenAI的o1模型正式版,且训练成本仅为560万美元,远低于美国科技巨头的数亿美元乃至数十亿美元投入。
DeepSeek的火爆可以用一个数据说明,微信指数上,国内其他软件加起来都不如它的零头,是接近两个数量级的差别。
发展到本月,DeepSeek进入到了第二阶段——产业融合。
只看智能手机,华为、荣耀、OPPO、魅族等知名手机品牌均已宣布接入DeepSeek-R1。魅族甚至还将AR眼镜等AI生态产品接入。供应链人士表示,DeepSeek给了手机厂商更多定制化权限。
这意味着,苹果手机的大模型应用还未落地,国内手机厂商已经先接入了比肩ChatGPT o1的大模型。在体验上,会产生巨大的差距。
IDC分析认为,AI手机很可能引起新一轮的“换机潮”,3年后AI手机出货量占比将超过一半。手机又到了增量市场竞争的阶段,苹果自然非常着急。
去年12月,多方消息称,百度成为苹果 AI 中国合作伙伴,iPhone计划接入文心4.0,然而双方合作始终没有进一步落地。
苹果已经没有时间再等。
知情人士称,苹果在最近几个月开始考虑其他选项,评估了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的大模型,甚至还考察了DeepSeek。考虑到DeepSeek团队缺少大客户服务人力和经验,最终选择了阿里的Qwen。
今年1月29日,阿里巴巴发布了Qwen 2.5 Max模型,这款模型对比了多款竞品,其中就包含DeepSeek的V3模型,展现了非常不错的综合性能。虽然没有DeepSeek这样火爆,却也是苹果综合考量的最优选择。
只不过,中途更换合作方,从合作到部署,双方的开发可能还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苹果用户可能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滞后,但是在当前阶段,这样的滞后变得非常致命。
后发策略崩溃前夜
库克被称为苹果供应链大师,他所擅长的就是保证苹果产品品质。他治下的12年间,苹果一直在走后发策略。
后发策略的典型特点是,在市场得到充分印证后,苹果再凭借系统优势、品控能力重新夺回市场。这种策略能够尽可能减少试错成本,保证产品品质。但能够采取这种策略的前提,是市场领先以及真正能保持一以贯之的高品质。
苹果有庞大的用户体量、闭源的操作系统,极高的用户黏性,这是苹果敢于后发策略的核心原因。
过去12年,苹果几乎很少犯错,这使得即便产品体验滞后,仍然是全球出货量最高的手机厂商。但是在AI前夜,苹果的危机已经悄悄酝酿。
美股七姐妹,除了英伟达是AI“卖铲子”公司,其他5家都有独立的大模型产品。手机厂商中,华为有盘古大模型,vivo有蓝心大模型,OPPO安第斯大模型,荣耀魔法大模型,小米是小爱大模型。
这些大模型也许无法与ChatGPT和DeepSeek相比,但这些模型至少都保存了一定的主动权。
唯独苹果,在AI大模型上躺平,几乎没有参与感,这种躺平相当于把主动权拱手相让。
苹果并非不想自研大模型,2023年,苹果曾公布了自家的多模态大模型研究成果,但如今看来,以苹果的标准,这个成果如同诺基亚的塞班,不足以与iPhone融合。
AI大模型的差距是一个临界点,苹果到了追无可追的阶段。
短期内,AI与智能手机的融合还只是部分体验层面,这个阶段苹果的后发策略依然有效。但AI大模型的进化方向,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手机操作系统的“掘墓者”,即AI不只是操作系统中的工具,而是操作系统本身。
有自研大模型,也许可以创造出具有颠覆性体验的AI手机,没有自研大模型,意味着当这一天到来时,苹果只能选择与大模型厂商合作,没有其他应对手段。
苹果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独一无二的闭源操作系统,没有大模型,苹果的闭源形同虚设,非常被动且没有安全感。
这种可能性的一旦成为现实,会给苹果带来崩塌式的结局。
即便这些只是设想,不一定会发生,苹果在中国市场上走下坡路也已经是大势所趋。
十年下坡路
回顾这几年的发展,从2015年开始,苹果就已经在走下坡路。
根据贡献收入数据,2015年开始,苹果大中华区的收入从183.7亿降到135.8亿美元,总营收占比一路下滑。
2020年是苹果的转折点,核心原因在于,华为遭遇危机,腾出来的市场被苹果抢占。另外,库克擅长的供应链能力,在全球供应链出现问题时,极大保证了苹果品控的稳定。苹果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喘息机会。
后发策略效果拔群,却也在悄悄给苹果的背上增加稻草。
2024年,苹果取消了造车计划,这项计划苹果投入了十年之久。放弃的原因,归结为:受限于现有技术水平、自身在汽车市场供应链话语权等客观现实,要造出一辆能像iPhone一样的颠覆性产品,可能性非常低。
其他厂商可以奉行60分原则,苹果做不到100分就只能放弃。
快充品控无法保证,“五福一安”充电线从2009年用到了2022年。折叠屏目前已经推出了5年,苹果依旧没能推出折叠屏手机,目前产品计划已经推迟到2027年。再到如今的大模型,国产厂商的标准达不到要求,迟迟无法对大陆用户开放AI功能。
苹果要成为被大众寄予厚望的苹果,这是苹果身上的巨大包袱。
面对激烈鏖战的中国手机厂商,苹果的产品节奏事实上已经落后。这是2015年开始走下坡路的关键原因。
2024年,在经过连续4年市场份额上涨后,苹果掉头向下。这一次,不再是2020年,苹果虽然份额较高,但面临的挑战要远比过去猛烈。
已经没有新的厂商让出市场供苹果吞下。按照IDC的口径,2024年,华为冲到了第二,增速高达50%。按照counterpoint的数据,第四季度,华为的市场份额和同比增长都来到了市场第一。
苹果即将重新回到2019年,面临中国厂商的前后围堵。
另一大负面效应在于,苹果与中国市场的关系,正在变得冷淡。
2012年,继承乔布斯衣钵的库克做了个与前任截然相反的举动——前往中国。
与乔布斯的傲慢不同,库克是一位务实且左右逢源的CEO。这13年来,他几乎每年都会来到中国,不断高呼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2024年,他访问中国的次数为3次。一度喊出了“没有中国的合作伙伴们,苹果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与其看库克说了什么,不如看库克做了什么。最近几年,苹果一直在调整供应链布局,大幅削减在中国的制造商比重,将产能转移到像印度这样的新兴国家。根据媒体披露,iPhone主要零部件中,来自大陆的占比降到2%。
无论是不是库克的本意,苹果都在事实上与中国市场的关系变得疏远。这意味着,从政策支持,到舆论、口碑,到供应链的紧密程度,苹果都没有了此前那样深厚的基础。
今年1月,第三方机构数据,华为激活量第一,小米增速最快,苹果则出现负增长,这已经是很清晰的趋势。2020年的市场波折逐渐被国产厂商消化,苹果正在回到2019年前后的处境。而这一次,加上AI带来的未知,苹果可能更加无力。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