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士康收购夏普针对其屏幕、电视产品加快发力速度,到美的海外业务由“OEM为主”向以“OBM为主”(“中国出口”向支持“本地运营”转变)转变,家电企业似乎都盘算着通过压缩产业链的“两极”,实现整机利润的提升。这种做法仅仅是应对如今来势凶猛的涨价潮,还是别有用心地要重铸产业链?
家电行业围绕“钱”展开变动:涨价、收购不断
就目前来看,家电产品全面涨价已经成为定局,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净化器等都以不同的价格涨幅引领着涨价潮。可以说,这一次的涨价潮不是个别家电企业的“自作主张”,而是全面性、大范围、行业性的。涨价最低5%起步,最高甚至达到30%,可谓来势汹汹。
除了传统家电企业之后,就连互联网企业也按捺不住,乐视、小米等纷纷多次调高旗下电视产品价格——擅打价格战的互联网企业都玩起了涨价,可见势头真的是压不下去了。家电产品涨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原材料价格疯涨、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物流费用因限超限载等因素上涨……
此外,家电行业的收购之风也愈刮愈烈,而且是展开了全球范围内的收购。白电巨头海尔55.8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GE)的家电业务、美的以514亿日元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80.1%股份、乐视以20亿美元收购美国智能电视大厂Vizio、鸿海集团历经波折以3888亿日元的价格收购夏普66%股份……
此前家电行业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过数次大变动,但似乎都没有这一次来得猛烈。从2016年下半年至今,家电行业集体调整了步伐,不约而同地玩起了类似的策略。无论是家电产品集体涨价,还是全球范围内的收购,其实都是围绕“钱”展开的变动。而力道之猛,足以让业界和大众为之瞠目结舌。
家电众生相:使尽招数巩固位置
之所以家电行业产生如此大的波动,关键就在于众多家电企业想在新形势下竭尽所能地去巩固自己的位置。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涨价和收购之外,家电企业也布置下不少后手。
此前鸿海子公司夏普已向三星电子告知,将从2017年起全面停止供应电视用面板给三星。表面上的原因是夏普要求调涨面板价格,把价格调涨一倍,最终导致谈判破裂。而实际上是有着另外的原因,一是鸿海想扩大夏普品牌电视的销售,故中断面板的对外供应;二是鸿海想借助夏普品牌扩大于电视市场的市占率,并藉此牵制三星等竞争对手
而以美的、海尔等为首的家电企业在海外市场疯狂收购,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具体来看,2012年以来,中国家电行业的出口在规模上基本没有实质性的增长。面对国内家电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形势,走出去谋求在全球家电市场占领高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如果依靠传统的纯出口模式,收效不会很大,因此国内家电企业就以收购海外市场的本土化电企业来强化自己的实力。瞬间拥有品牌、渠道、销售网络等优势,并完成本土化的快速沉淀,最终完成本地运营。
事实上,家电企业近年来一直是在不断对产业链进行再塑造。尽全力将产业链压缩地更短以维持在利润上的优势,最终得以巩固位置。除了上面提到的夏普、美的、海尔的大动作之外,去年商务部、工商总局将家用电器纳入第六大类直销产品,瞬间缩短了家电从上游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家电企业所看重的关键突破点,成为扭转颓势的新模式和渠道。
重铸家电产业链,成不可逆之潮
当下,家电企业的种种策略和布局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成本涨价,更是为了借机重铸家电产业链。毕竟原本传统的产业链已经不再适应于当下快节奏、多渠道的复杂形势,再加上消费者消费传统的改变、智能元素的融入、大数据的运用等,家电行业迫切需要一场由上至下的产业链变革。
无论是收购走出国门实现本土运营,还是涨价保证利润,抑或开辟新的直达销售渠道等,其实都是家电企业在不断压缩产业链。努力将产业链的节点从上至下变得更少,减少中间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