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之争愈演愈烈,尤其是以二维码为核心的线下入口,已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此前微信推出小程序,意图抢占线下入口流量。为对垒微信,支付宝也不甘示弱,旗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近日正式发布了名为“口碑码”的二维码战略,以期帮助商家将线下生意引流到线上。
按照口碑CEO范驰的说法,口碑码可以打通线上和线下,未来“‘一店两铺’将成为标配,商家通过线下实体店和手机上的口碑店,全方位地运营、管理自己的客流。”
对商家来说似乎是利好,然而还是别高兴的太早,口碑码所谓的“一店两铺”不过又是一个新瓶装旧酒的故事。
线上无力、线下短板,口碑码最终只能“下码”
根据“口碑码”发布的通稿显示,口碑码为商家提供从“二维码-店铺-支付”的新通路。对比以往的专码专用,口碑码多了一个“虚拟店铺”的环节。
口碑码将此看作自己在二维码功能上的升级,然而这个“升级”并非口碑码独有,实际上是业内通用的做法。口碑码是二维码的“进化”、“升级”等类似的说法无非是宣传时的噱头,在技术上并没有任何创新。
“购买线上流量不如运营线下流量”。在口碑的战略中,似乎已经放弃了线上流量的运营,转而投入成本低廉的线下流量的怀抱中,试图通过发力线下弥补自己线上的不足。然而对于O2O来说,互联网的导流是双向的,无论是线上用户引流到线下,还是将线下消费者吸引至线上,都至关重要。
缺乏有力的线上平台是口碑的短板。2015年阿里投资60亿元“重启”口碑,但为时已晚,此时O2O市场已被各方先入局者蚕食,口碑无力争夺线上资源。虽然口碑曾宣称自己的日均交易笔数有1500笔/天,然而据接近口碑的人士透露:“口碑所谓的O2O交易其实是大量单纯的线下扫码支付交易,属于无现金消费模式,支付服务范畴下并不包涵一点的O2O服务。”。
这样看来,口碑在线上仍然处于一种“侏儒”的状态,而这也就注定口碑无法为线下商家带去流量,无法完成线上到线下的导流。至于商家线下已有的流量,都是已经到店消费的顾客,并非是口碑引来的,而口碑却将这些已经到店的顾客算作自己的引流成果,根本是在偷换概念。
口碑一再强调如今线下流量是线上的几十倍,要将更多精力花费在线下流量获取上。可是即使是在线下,口碑也不占优势。缺少强大的地推团队,无法为其扩张线下资源做保证;阿里控制下的口碑更注重平台化的运营,反而导致其线下资源控制能力不足,从而失去市场。
对于口碑来说,无线上平台流量优势,又无法做到线下流量的资源扩张,自然更谈不上帮助商家运营流量了。
受口碑拖累,线下支付落后微信
一直以来,口碑将支付宝单纯的扫码支付充当自身交易,支付宝也不断支持口碑发展。但我们却惊奇地发现,背着包袱的支付宝线下支付,不仅增速远远落后于微信支付,如今也已被微信支付超越。
根据易观的数据,2016年第三季度,支付宝的市场份额占50.42%,虽然在整体支付市场,支付宝依然领先,但是纵向比较,支付宝去年同期的份额是68.4%,流失的份额基本被后发崛起的微信支付抢夺。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动端,2014-2016年微信支付的增速高达326.9%,支付宝只有118.6%。
具体细化到线下支付领域,支付宝其实已落下风。有网友称,腾讯在去年年会上宣布微信支付在线下已经全面超越支付宝,成为最受欢迎的移动支付工具。虽然目前市场上还未有相关数据支撑,但腾讯能有如此底气表态,基本可以判定,支付宝在线下支付上已不占优势。
此次推出口碑码,可以说是对微信小程序的应战。小程序的开发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支付宝为了对抗微信,便推出了门槛较低的口碑码。不过目前来看,口碑码的应用场景还是比较狭窄,仅支持支付宝口碑店铺,短时间内很难扩大服务范围,引流效果大打折扣。
从目前的宣传效果看,支付宝想要通过口碑码扩大线下入口,在线下市场超越微信支付,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