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延展阅读 > 2017归档

    施工行业精细化管理解决之道 访广联达BIM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卫军

    2017年12月01日 15:42:29   来源:中国新闻快报网

      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而BIM技术是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所以近年来,用“火遍全国”来形容BIM在施工企业的应用并不夸张。无论是从政府环境还是企业、项目应用数量上,几乎是几何级的增长,其发展速度之快可以说是建筑行业内少有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BIM相关标准缺失、政府支持政策不够、BIM人才不足,当然也有对软件公司的各种怨言。这也正好验证了“BIM技术是建筑行业的一次技术变革”这句话。变革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那么如何应用好BIM技术助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为此记者在2017建设行业BIM峰会期间专门采访了广联达BIM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卫军。

      李卫军,15年建筑行业实践经验,曾从事工程项目结构设计、总包施工管理、甲方工程管理等工作,熟悉建筑行业各相关方业务管理的方法。5年BIM技术研究与实践经验,广州东塔BIM应用系统、智慧园区BIM应用系统 、万达总发包BIM平台等3个应用系统的业务方案设计。其中“广州东塔BIM解决方案业务方案设计”获“龙图杯”BIM大赛一等奖、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大赛一等奖,“BIM技术在天津117大厦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中的应用”获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大赛一等奖。参与上海、湖南、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方BIM标准及应用指南的编制。

      记者:施工企业是否有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必要,落实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李卫军:要实现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有明确的管理标准,其次,这些标准是可落地的。要想客观评价我国施工行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从标准化和落地性两个方面综合评价。现阶段我国的施工行业管理水平可以总结为标准化水平“良莠不齐”、精细化管理 “整体粗放”。过去由于管理重点主要集中在原因和结果上,而忽略了管理的过程,导致这些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今后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努力方向,包括现阶段风风火火的BIM技术。首先要肯定的是,标准化管理体系本身肯定是有利于项目精细化管理的,这也是设置这一体系的初衷。要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做好标准的制定和落实两项工作,实现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实践性、统一性的特点。企业通过一系列管理标准可以形成最佳的管理秩序。首先,标准化工作可以通过把企业所有成员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加以保存达到技术储备的目的。不会因为人员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并且可以在应用中动态优化。其次,标准化工作还能保证生产效率,标准使得产品的质量有了统一的要求,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有统一的要求,工作岗位有具体的职责。施工生产建立在一种有序的、互相能够理解的、充分考虑到全局效果的基础上,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在进度和质量上出现太大差异,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项目风险。

      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对企业的价值毋庸置疑,大多数施工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化管理体系,当然各企业之间在内容、深度上都有很大差别,执行的情况也差异很大。但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实不到位现象,有的企业标准制定过高,并未结合本企业的管理水平。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提倡管理标准应高于企业现阶段的管理水平,但必须要有过渡方案,分布实施。有的企业标准的制定只关注结果,忽略了过程。这种情况大致会面临两类问题,首先是实施的过程会过于复杂而导致实施意愿下降,比如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化报表、月报制度,希望通过项目填报的报表来实现公司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但这些报表的填报过程过于复杂,最终导致报表无法按时收集或收集数据不真实。也有的企业缺少对管理过程进行考查和监督的工具,对管理者的绩效不能及时作出评价。

      记者:结合企业现阶段这些管理体系的建设和落实情况,BIM技术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李卫军:应该说有了健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要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落实过程是很关键的一步。而BIM技术可以通过模型这一载体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在各管理层之间共享,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在解决信息传递的同时,还可以在管理过程中优化和完善部分管理标准。如果能找到适合于BIM技术的结合点,就可以加速行业的精细化管理进程。BIM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会:

      第一、利用BIM技术为作业层提供管理和作业标准。实现项目管理三个标准化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施工作业工序的标准化”,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信息传递的“最后一百米”,有相当一部分项目是将岗位职责和分工贴到墙上,将作业交底书签字存档。在真实的施工作业过程中都是“凭印象,靠经验”,管理标准和现场作业两层皮现象比较普遍,企业有非常完善的管理标准,但却到不了一线的管理者、作业工人手里。

      在这里可以充分体现BIM“模型是载体,信息是核心”的优势,所有项目相关方都是围绕着同一个项目展开自身管理工作的,利用统一的载体可以把各自所需要的信息统一管起来,既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又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凡是管理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BIM模型共享给其它相关方,结合云技术和移动端可以将各岗位的过程管理数据分类分析,用于管理绩效评价。如在现场钢筋绑扎期间,工长和工人手机里就可以看到钢筋绑扎的工艺流程、工人的操作要点、主要的质量控制点及验收标准等信息。

      第二、利用BIM模型为项目细化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在具体某一个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项目数据,如各类材料的使用计划、劳动力资源的投入计划、机械设备的投入计划等生产资源数据。按照不同的管理岗位对这些数据又有不同的需求,如汇总数据、分批数据,有些数据还要根据现场情况实时调整,在这期间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如前期对这些资源测算不准,势必对后期的施工生产带来很大变动,甚至影响到项目的进度、安全甚至成本的增加。施工过程中没有对物资进行准确的测算和投放,势必会造成工人怠工或材料的二次搬运、场地占用等现象发生。

      BIM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数据透明,施工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类数据,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管理者,甚至可以自动推送到管理者眼前。除了可以通过BIM模型直接获取到各专业施工材料用量外,还可以基于这些模型量测算出如人工、机械、场地等使用量。如结合企业长期积累下来的钢筋工绑扎工效参数,可以根据进度计划要求测算出不同时间所需的钢筋工人。

      第三、利用BIM技术平台实时收集各管理层过程管理数据,这也正是施工企业普遍会遇到的问题之一。传统管理更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管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过程管理的信息无法及时获取。如果能对这些信息进一步分析而形成对管理者的绩效评价参考,将更有利于项目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

      记者BIM技术是不是都是大公司、复杂项目在用,BIM技术应该怎么用?

      李卫军:我是不认可这种观点的,但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不少。意识和习惯的转变是推进BIM落地和价值实现的关键,而具体的应用实践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最有效途径。同时,在应用中可以不断总结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方法,实现企业数据的积累,甚至对BIM软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BIM技术这一全新的技术革命将带来怎样的管理模式,现今还没人能很全面地描绘出来,但坐等现成也是不可行的。应用的方法、BIM软件、系列标准等,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BIM技术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同时,也给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习惯带来了冲击,如果说CAD技术只是改变了制图习惯,那么BIM技术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些,需要在应用中不断适应这一变化,甚至改变自己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方式。其中沟通方式可能是BIM技术带来的最大改变,从传统的岗位间网状沟通转变为各岗位和BIM模型之间的线性沟通,必然要改变原有的习惯,甚至会很痛苦,这种转变的过程无异于变革。BIM模型上可以集成各类数据信息,几乎可以满足所有相关方的管理要求,基于BIM协同平台的信息交互方式会改变我们很多管理习惯,甚至会改变公司对项目的管理模式。如传统管理中对工程量的获取大多都通过预算员提供的报表获取,或根据经验“拍脑袋”估算。通过BIM技术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任何管理者都可以通过模型获取准确的工程量,便捷且精确。要想让BIM提供的信息为我所用,首先要习惯这种获取的方式,这类看似不大的转变实际是意识的转变,况且BIM技术的沟通方式还会和公司原有管理模式有冲突,需要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这种转变的过程往往很痛苦。比如公司对项目的进度、收支管理,传统大多是通过项目报表完成的,项目在填报过程中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出现信息滞后、不对称等现象。通过BIM模型完全可以杜绝这类现象,提高沟通和决策效率。

      记者:如何看待BIM技术与项目管理的关系,BIM平台会替代传统项目管理系统吗?

      李卫军:这是两个比较大的问题,还是要把“项目管理”和“项目管理系统”区分开来。首先,BIM是项目管理的工具,而不是项目管理本身。简单来说BIM技术和项目管理两者的管理对象不同,项目管理主要不是对建设项目的管理,而是对项目建设参与者的管理,换句话说,项目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而不是对物的管理。BIM技术是一种注重信息共享的信息技术,和该项目相关的所有信息几乎都可以和BIM模型建立起关联关系。参与项目管理的各相关方都可以通过BIM模型进行沟通,也就是和虚拟的建筑物进行沟通,BIM技术是对建筑信息进行管理。

      有不少人认为BIM的出现将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项目管理工作,我个人认为这完全是对BIM技术的一种误解。首先,BIM 技术可以使项目管理工作重心更偏向管理。BIM技术使得项目管理人员将一些机械的技术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问题上。比如在进度控制环节,项目管理人员将着重分析进度偏差形成的原因、应采取的措施和如何预防进度偏差,而不会将大量时间用于编制进度计划和调整进度计划。其次,BIM 与项目管理技术将共同发展。BIM技术也在不断发展,BIM技术带来新的沟通方式,可能会改变一些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人们对它还需要较长的熟悉和适应过程。而如何将BIM应用在与人的决策、协调相关的管理工作,仍需要经历一段研究的过程。所以BIM无法取代项目管理。我们必须认识到BIM只是一种工具,必须由项目管理人员来使用才能发挥效用,而且BIM 的出现,将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项目管理岗位的数量以及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关于BIM平台是否会替代项目管理系统,长远来说,BIM平台替代现有的项目管理系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需要一个过程,这里要明确一下,这里所说的“BIM平台”严格来说是指“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系统”。BIM技术以它固有的特性会影响到现有的项目管理模式,这一点我们已经在一些应用中有所感受。换句话说,当前项目管理模式和基于BIM的管理模式不完全匹配,伴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可能需要通过一些项目的试点应用实践,总结出具有BIM特性的新型项目管理模式,最终形成基于BIM技术的新型项目管理系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BIM+”的项目管理系统,简称“BIM+PM”。

      BIM技术和PM的集成应用是指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数据转换接口,充分利用BIM的直观性、可分析性、可共享性及可管理性等特性,为项目管理的各业务提供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和技术分析手段。同时与项目管理的流程、统计分析等管理手段配合,实现数据产生、数据使用、流程审批、动态统计、决策分析的完整管理闭环,从而提升项目综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BIM和项目管理在集成应用时可以有两种方式,即基于数据的集成方式和直接基于BIM的项目管理系统方式。基于数据的集成简单说就是按照具体项目管理系统的数据格式要求,从BIM软件中直接导出数据,由项目管理系统导入集成,替代原来的手动填报过程。比如通过BIM平台导出固定格式的模型构件工程量,由项目管理系统导入后进行成本或材料管理等相关管理活动。

      直接基于BIM的项目管理系统的集成方式是随着BIM技术的出现而形成的新型项目管理系统,是将各专业BIM模型集成后和其它管理信息建立起关联关系,形成综合BIM模型。然后利用该模型的直观性、可计算性等特性,为项目的技术、商务、生产等管理提供准确的管理数据,项目级的集成系统例如广州东塔基于“BIM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企业级集成系统例如万达集团的“BIM总发包管理平台”。

      现阶段各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和应用的信息化系统都有所差异,各自的需求也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集成方法,尽量避免因照搬别人的实施方法而把BIM集成应用变成企业的负担。(来源:《建筑时报》方佩岚)

      关于BIM的应用现状如何、BIM的优势有哪些、用好BIM应该怎么做……《中国建筑行业施工BIM应用分析报告(2017)》中均能找到答案。

      《报告》是一本专注于为建筑施工企业及项目的决策层和管理层(包括项目经理、信息主管、业务部门主管等)提供智力支持的BIM专业分析报告。其由全国二十余家建设行业协会、BIM联盟以及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上百位从事BIM相关研究的行业专家及应用实践者深度参与,专业数据公司全程把控的深度BIM应用现状调研。

      《报告》共计13万字,共分上下两篇,共4个章节,上篇以“分析报告”为核心,围绕“BIM应用现状-概述”、“BIM应用现状-行业调查”、 “BIM应用现状-应用模式及案例”三部分展开论述。其中“BIM应用现状-行业调查”这一章节,编写组历时6个月,邀请从事BIM相关研究的行业专家及来自不同岗位的应用实践者,对行业BIM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共收到有效问卷1287份。调研题目分为“基本信息”、“工程项目管理现状”、“BIM应用现状”三个部分,最后将从施工企业管理需求、BIM应用阶段以及BIM应用模式三个角度进行梳理,并结合典型实际案例,将各类型BIM应用模式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深入展示。下篇则重点通过“BIM应用现状-专家观点”给予BIM从业者以理论和实践指导。入选15位专家均为BIM应用实践中的领军者,这其中,既有鞭辟入里的理论分析,又有铿锵有力的应用建议,可谓BIM从业者必读的最接地气的应用分析报告。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号: ]
    分享到微信

    即时

    新闻

    明火炊具市场:三季度健康属性贯穿全类目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企业IT

    重庆创新公积金应用,“区块链+政务服务”显成效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3C消费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高能实力,创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

    研究

    中国信通院罗松:深度解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9月14日,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专题论坛在沈阳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