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解读】
第一节 人机协同新时代
1997年,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输给了“深蓝”,一台电脑。于是有人恐惧于“机器至上”的终局。8年后的2005年,两名业余选手配合三台笔记本电脑,在自由式国际象棋锦标赛上战胜了超级电脑与国际象棋大师。于是,有人惊喜于“机器至善”的成就。
其实就本质而言,人工智能就是智能化的一个灵魂,它重构人的大脑、对人的思维信息过程进行模拟;但主角与指挥官,还是人类。将人与人工智能的长处相结合,通过借力智慧机器,让人的能力得到百倍、千倍的提升,既达到科技与生产力的最大繁荣与自由,也给了人类完成更多梦想的可能性。
一、逐梦机器“智慧”
伟大的公司都在尝试无限延伸人的能力。
过去数百年,无数公司利用机器将人类从重体力劳动中不断解放出来——让机器成为人类大脑的延伸、拥有智慧,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大幅度地解放人类的简单重复劳动,更是人类的美好梦想。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被赋予更光荣的使命——各国都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巨大影响,纷纷出台政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言:“无论对于俄罗斯还是全人类而言,人工智能都是未来。人工智能蕴含着巨量的机遇,同时也隐藏着难以预料的威胁。谁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领导者,就能够成为世界的规则制定者。” 自 2015年以来,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和应用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人工智能等相关政策逐步深化、层层推进,为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与配套资源的支持。在我国的“十四五”规划中,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规划列举的几大前沿科技中,人工智能被排在首位。初现繁荣的人工智能上下游生态,以及资本市场(科创板),进一步助推了人工智能行业在中国的发展。
而且,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适逢中国人口红利消减之际,“智慧机器“的补位,助力经济产业深度挖潜,自身也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伴随着技术和产业链的成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和传统厂商转型进入市场,并研发相关技术和产品。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深度观察》报告预计,2022年国内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573亿元,复合增速58%,产业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一份报告也预测,到2024年,中国在物联网技术开发方面的支出将跃居世界首位,其份额将占全球开支的26.7%。
二、迎接人机“贯通”的新世界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指出:“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析的智能经济形态。”同年,美国国家技术科学委员会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中明确提出“开发有效的人工智能协作方法”的战略,反映出人机协同的理念在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显然,人和机器协同正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2019年,Gartner发布《2019年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魔力象限研究报告》,这是全球RPA行业二十余年来的第一份行业魔力象限报告。同时,也意味着RPA行业经过多年发展终于初具规模并进入市场高增长期。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也首次设立了一个AI+RPA分论坛。作为备受关注的人机协同系统,AI+RPA的热潮涌动同时也预示着人机协同的新时代、新世界正在到来。
在人工智能前的启蒙时代,中国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产生了的海量需求,形成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单点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开启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第一波的红利期,安防、交通、金融等领域在单点技术的应用下快速形成场景闭环,一批人工智能企业通过特定场景的应用部署成长起来。
Gartner曾表示:两大趋势的核心让AI逐步走向产业:一是AI可以用规模化生产的方式来降低产业使用门槛,使技术成本可接受,即“AI民主化”;二是AI可以与具体的产业场景相融合,达成可靠、可见、可信的良性收益,即“AI工程化”。由此,人机协同的探索路径,摆在了许多人的面前,成为攻占市场、未来前进的一个“杀手锏”。
IDC曾定义表述人机协同价值:技术与智能机器将重塑现有工作方式,将可自动化的工作交由机器完成,让人类能够更好地着手于创新性工作,从而使得企业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因此有部分观点认为,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度来看,人机协同也是在AI彻底替代人类工作之前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在人机协同的工作关系中,工作进程是由人来主导与把控的。技术的发展与机器作业任务比重增加,促进人与机器的关系渐渐演变为人机融合,并进一步走向人机共创。
如今,社会生产力发展迎来了数字化技术的大爆发,尤其是疫情催化下,对更高效的生产工具的需求愈发强烈,融合AI的各种智能化生产工具和产品逐步与人类社会协同发展,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一大主流趋势。这既是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劳作产物,也是数字化社会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典型的市场例如安防,从金盾工程、天网工程,到雪亮工程,到立体防控体系建设,智能平台所占比例正在不断提升。大量感知、认知、决策数据与人工智能服务需要通过AI平台进行资源管理与任务调度,再利用5G和互联网去传输与分配。以往智慧城市平台主要功能是设备管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未来,高度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平台将成为新基建的“核心大脑”。
AI 产业化的未来,将崛起于整个人工智能市场需求侧的发展,融合于“人机贯通”的智能化平台,这一崭新世界拥有着超乎想象的巨大市场空间。
第二节 构建智能经济的AI闭环
2020年5月2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宣布将24家总部设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开曼群岛的政府机关和商业组织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云从科技。美国方面给出的理由是,这些机构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所使用的美国商品和技术,存在被用于军事项目的重大风险。
至此,原只是“业界闻名”的云从科技,通过这样一种“被动式认同”的方式,快速走入了大众视野。在人工协同技术正逐步成为人工智能、新基建、产业落地乃至社会治理的需求趋势的当下,云从科技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新兴生产力发展的新可能,逐步构建了一套全新的生态模式——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形成“感知(人脸、人体、物体、语音)-认知(语义、知识图谱、大数据)-决策(风控、推荐、画像)”的核心技术闭环,以提高企业在高度不确定和快速变化中的生存能力,以构建、展示自身对人工智能世界的认知和建设能力。
(云从科技自主可控的从智能感知到认知决策的核心技术闭环)
一、高标战略,精准护航生长
在以计算机视觉为核心技术的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中,云从科技作为一家从学术进入产业、普及应用的典型企业,在图像识别上实现国际领先后,以人机协同落地为其核心战略,重新定义自身的整体战略定位。在人工智能领域,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在内的发达国家均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均提出围绕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力图抢占新一轮科技主导权,云从科技也不例外。创始人周曦博士创立初衷便基于“扎根中国、面向世界”的理念,核心创业团队均来自中科大及中科院,在股东结构上更是兼有全内资与政府基金的背景。因此从诞生那一刻起,云从科技便带着“AI国家队”的标签。这,也为企业的高标战略奠定了基础。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为建设一个全行业可用的基础资源数据库,为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开发与建设提供基础性、公共性服务,确定云从科技承建国家“互联网+”重大工程——“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历时1年半后的2018年10月12日,云从科技建成该平台,面向全行业正式开放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这一平台整合了数据、智力以及算力资源,打造AI生态,实现人工智能应用的商业价值、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深远持久的竞合态势下,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乎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甚至国家信息安全”这一点,也在成立之初便深刻在云从科技的基因中。
迄今为止,云从科技受邀参与了人工智能国家标准、公安部行业标准等 26 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并同时承担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高准确度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及应用项目”、工信部“基于自研 SoC 芯片的高准确度人脸识别产业化应用”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建设任务。为此,云从科技更是把数据安全作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用技术手段去保驾护航,也在数据的使用制度上跟国家相关部委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公司架构上,云从选择全内资架构,免去全球竞合过程中带来的资本背景问题。
数据技术上,云从的技术部署不会采集数据,所有数据是存放在客户私有云上,最后用于识别的数据是处理过后的编码,理论上不具有回溯性。
标准制定上,云从与公安部、民航总局、三大运营商、四大行、证通股份等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人工智能产品标准的建立,受邀参与多项国标和行标的制定,按照国家要求进行隐私安全规范。
“内外资”属性更多是外界的总结,在市场化的选择中还是靠实力和服务取胜。
云从科技以“定义智慧生活,提升人类潜能”为使命,以“成为全球智能生态领军企业”为愿景。这样的定位,一个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化合一”实现数量级的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的提升;另一个是聚焦人机协同的核心人工智能落地战略,依托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分别在应用、平台、设备侧构建起繁荣的智能化生态。
云从科技认为“可持续的人机交互、可信赖的人机融合并最终实现可期待的人机共创”是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和目标。智能技术发展的目的是更好地辅助人类而非取代人类,在由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进阶的过程中,只有通过人机协同,以人类擅长的推理、创造和判断技能与机器效率、准确性和逻辑能力相结合,才能实现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社会发展。并且,公司基于“多模态数据感知、多领域知识推理、人机共融共创、数据安全共享”四大核心技术突破,打造了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覆盖视觉、语音和文字的全栈感知技术,实现自然、便捷的人机交互,并提供基于自动化学习、行业知识推理存储的可信智能决策,搭载 AI 工程创新技术,具有整套智能应用集成开发环境,提升从算法到应用开发再到部署效率,实现应用智能化快速落地。
(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CWOS的核心技术板块)
这与国家层面的科技发展战略与市场方向高度一致。居高望远,脚踏实地,云从科技以高标战略、清晰定位严格自我要求,护航企业的成长发展与星辰大海。
二、核心矩阵,缔造技术引擎
斩获国际智能感知领域9次冠军;158次行业POC冠军;7大研发中心;横跨6大行业领域;服务银行100家;服务100余家机场……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云从科技基于“智慧生活”理解下,在软硬件产品研发、核心算法领域不断深耕,构建的技术优势以及研发能力的显现。
“慧眼识人”——从人脸识别最先落地,成为智能感知的一个入口,仅是云从科技基本的起步技能。以至于当人们普遍以中国“AI四小龙”定义企业时,云从科技自身并不完全认同。这与云从科技已经深耕推进的第二步和正在坚持不懈深耕的第三步息息相关——选择打造跨视觉、语音、数据技术的AI技术闭环,赋能金融、公安和出行、商业等行业,这是第二步;而第三步,则是通过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建立各个行业大脑,引领行业智能化变革。因此,云从科技在视觉识别外,还与联合实验室、中科院做了语音识别,在决策方面做了很多模型,比如双塔神经网络。在五官感知方面,企业还通过感知技术做了统一大数据建模,通过机器人学习画像,得到策略推荐,再到执行、反馈。截至2020年底,做了多种行业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云从科技,在银行实现50多个解决方案落地,并通过感知技术做集成生物识别。
三步走战略,映衬出了云从科技已有的三级式火箭的整体架构,从操作系统到应用平台再到客户,客户结果再返回操作系统,“应用-平台-设备”三位一体。
支撑战略、构建核心技术引擎的背后,是作为人工智能行业领军者的云从科技,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进核心团队培养和建设的成果现显,而这也加码支撑了企业通过顶层设计与模式创新奠定行业领导地位。云从科技拥有一支世界顶尖的核心技术团队——拥有873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一半;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 36.88%。这些身经百战的核心研发人员们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功底,研发团队结构合理、技能全面,形成了技术人才壁垒,有力地支撑了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而且,云从科技在研发过程中还采用贴近需求端的策略,亦反向促进技术落地与迭代发展,进行技术探索,修炼云从技术矩阵的长短链条。尤其是可持续的“1-3-5”(一个前沿,三个支点,五大研发中心)三级研发架构,为云从科技技术闭环的高效实现奠定了基础。“一个前沿”是指掌握世界最前沿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动态,得益于云从科技拥有国际顶尖的科学家团队;“三个支点”是指掌握基础核心技术研究能力,云从科技通过与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中科院联合实验室、上海交大联合实验室的紧密合作,持续推动基础研究的智慧碰撞与深化;“五大研发中心”则为云从科技提供核心技术产品研发能力,目前分布于广州、重庆、上海、苏州、成都五地。
除此之外,云从科技在企业内对外实施多项举措,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带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后劲。云从科技认为,在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周期——中国有机会可以站在全球技术创新同一起跑线时,既离不开学研领域的博士、教授们,也离不开互联网浪潮中浸润的产品人才。因此,“既要有专家又要有行家”,成为了云从科技人才引入的理念。在此基础上,云从科技在人才队伍激励和稳定等方面实施多方位的举措——首先,强化与知名专业院校进行联合人才培养。其次,在内部整合主要职能部门,形成有机整体为业务保驾护航,并开启 “1050”计划。
三、深度融合,聚力智能产业链
面对人工智能的高峰,云从科技默默以努力和毅力攀登。与意志同样重要的,还有方法与路径。云从科技的“三个坚守”——“只接受内资资本”和“中短期只做To B与To G业务”决定了云从的发展速度,“走人机协同路线”则决定了云从的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进程的快速发展,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向行业深入渗透,相比爆发式增长,行业渗透的模式体现出稳健的增长趋势。实现人工智能供给侧的升级,需要人工智能企业拥有长期的技术研发投入、深入行业的渠道和深厚的行业知识积累。
按照创始人周曦提出的“AI三浪叠加”理论,云从科技的发展路径正在稳步展开——不断发力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落地,切实将各项先进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赋能各行业的智慧化转型,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与人们生活的智慧力量。目前,企业已经发展到第三阶段,从项目制类型的公司,发展为平台型公司。“对云从科技来说,更应该把精力投在产业里面,一旦把产业理解透了以后,就可以切入到客户最核心的业务板块中去。”这是技术与市场的召唤。通过技术闭环让AI能解决更广泛、更核心的问题,通过效率突破让更多的客户愿意用、用得起AI。至此,人工智能的细分赛道愈发明显——芯片、操作系统与平台、AIoT。
为跟上智能经济的快速发展,云从科技立足于做全产业链。云从科技认为,“因为与互联网创业快速占领单点技术的高地不同,人工智能是有门槛的,短期之内只要自己保持足够快的进步速度,就能占住风口”。第二个原因是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有标准化。如果只做一个点就不能给用户最好的产品和体验。正因如此,要打造最好的产品,一定要做重度产业链,从0到1都要自己做,这样才能给用户最好的体验。
这方面的产业案例比比皆是。例如,云从科技反欺诈云为金融机构提供种类丰富优质全面的个人、企业相关第三方数据云端统一接口,为银行记录第三方数据调用量、数据计费及分析统计。这为银行低成本接入丰富全面的数据,及时洞察数据成本及数据质量,提高银行对接三方数据效率,从而实现降本增效。2020年初,云从科技在与中国银行共建首家银行业5G智慧网点;联合中国银联推出“刷脸付”——一次人脸注册,即可支持多个银行后,成功入围中国工商银行AI识别产品引入项目,为工商银行全行超过16000网点提供识别算法、产品与服务,实现AI金融领域规模化示范应用。这是云从科技AI金融领域规模化示范应用的又一里程碑,更是巩固云从科技中国金融业第一大AI供应商的地位。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在智慧金融领域,云从科技为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等超过 100 家金融机构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推动全国超过十余万个银行网点进行人工智能升级。
在智慧治理方面,云从科技服务并深耕于政府、公安、司法、应急等领域,全面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升级转型。2020年5月,云从科技推出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以“1张图+1个平台+多项业务场景应用”,推动校园智慧化、精细化管理与运营,为学生们打造安全、贴心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截至目前,云从科技产品及技术已服务于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政法、学校、景区等多类型应用场景,位居行业领先。不仅如此,截至2020年6月30日,云从科技在智慧出行领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覆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浦东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重庆江北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包括中国十大机场中的九座重要机场在内的上百座民用枢纽机场。
历经长期与各垂直领域重点客户的紧密合作,云从科技通过大量场景数据训练不断优化算法平台,培育出针对不同行业特有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积累了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和核心服务能力,建立了较高的业务壁垒。而且,以“软硬兼备”的产品与服务切入细分行业,云从科技通过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打通了多个专业行业的链条,以“感知-认知-决策”的AI技术闭环,为行业深入赋能,而这一策略也得到了市场的证明和回报。
第三节 AI共生,人机协同
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人机协同不仅是目前人工智能落地期的核心战略,也是技术和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云从科技始终秉持战略坚定性——推进可持续的人机交互、可信赖的人机融合并最终实现可期待的人机共创,是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和目标。
一、无限延伸,三位一体共创路
如果说,4G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繁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未来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社会加速进入万物互联新时代,呈现出泛在智能等特征。在智慧城市之下的居民,可以享受到泛在智能高效、主动、友好的智能城市基础服务;对政府而言,通过以AI人机协同技术为基础的人机协同智能可视化基础平台提供从技术到城市管理流程,到城市管理模式的转变,对提升城市运营效率以及居住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更高效的人机协同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国家新基建发展的中坚代表,云从科技始终践行人机协同在新基建中的创新探索应用。根据招股书(申报稿)显示,从2017 年到2020 年 1-6 月,云从科技主营业务收入根据业务类型分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两类。且其中,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20年1-6月达到46.61%。并且,随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业务收入占比逐年提高,带动毛利也稳步提升。
由此,云从科技开启了云边端泛在智能服务,逐步助力建设泛在智能的未来城市。在泛在智能城市基础设施上,云从科技建立“交互-融合-共创”层次化人机协同平台,汇聚产、学、研、用四方力量,具有多模态数据感知、多领域知识推理、人机共融共判、数据安全共享等关键核心功能,赋能政务管理、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融合等领域应用,推动人机协同建设、引领全国人工智能产业。
在云从科技看来,泛在智能城市下的人机协同平台,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人机交互”,首先让机器知道“你是谁”,以人脸识别、语音识别、OCR等计智能感知技术为基础。第二是“人机融合”,人与机器一起完成某件任务,提升服务效率。例如银行产品经理,只能设计十几种产品,但基于大数据和AI,则可以针对每个小微企业设计成百上千种AI的金融产品。第三是“人机共创”,创造一些新的场景、新的业务、新的服务、新的流程,提升服务体验,定义智慧生活。
锚定这一趋势,云从科技2020年7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推出了新一代行业级人工智能产品和能力平台—— “轻舟”平台。这一平台基于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CWOS)基础能力,搭建三位一体的松耦合技术架构,无论是生态硬件合作,还是业务合作伙伴,都可以在数据、算法、能力引擎、标准应用级等四个层面,基于轻舟平台进行自由组合,完成对应的方案合作开发与生态搭建,最终形成更具有落地价值的“云-边-端”一体协同的解决方案。“小到一个基本场景的小平台,大到一个企业从总部到分部、多点部署式的混合构架,再大到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集团为全国性、全球性部署所需要的整个应用和数据中台,都可以基于轻舟生态进行横向、纵向的扩展,开拓AI的无限可能性。”
云从科技希望,搭建一个自上而下、横向纵向都可以无限集连的、有无限想象空间的智慧生态。为各行业用户深度赋能,提供适应多种需求的产业开发及生态搭建基础,将有效降低应用门槛、提升落地效率与质量。
通过打造城市级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云从科技致力建设泛在智能的未来城市,帮助个体超越智力、体力、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提升人、组织和社会的潜能。
2020年,在广州和成都,云从分别中标城市级重大标杆项目,向着成为“城市合伙人”的目标大步迈进。2020年5月,云从科技与广州市政府达成“数字基建”合作,重点在广州打造国内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全国领先人机协同开放平台。共建的人机协同开放平台定位于广州新型智慧城市智能运行中枢,搭载了业界首创的AI工程技术,为广州市数字政府、城市大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助力广州打造国家城市级新基建典范。2021年2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发布《广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壮大智能产业 建设智慧城市》报道,充分肯定了广州的新基建建设成果。
(2021年2月,《人民日报》头版发布云从科技的相关报道)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桥头堡”——上海,这个拥有着高度成熟的都市化、产业化体系的城市,为“人工智能+”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云从科技则致力于布局加快人机交互等智能软件产品体系的建设,希望帮助上海打造成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标杆区域。因此上海云从在人才、科创试验和建设产业生态圈上正在做出更大胆的尝试。
二、协同开放,“云从式”生态圈
独木不成林,构筑富有生气和繁荣共生的整体生态,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关键驱动力。作为人机协同理念的倡议者、践行者,云从科技深信,只有开放协同,才能促成人机协同生态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让AI技术真正改变世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场景中应用的不断深化,单一技术实现的技术闭环难以满足复杂场景下的智能化需求。作为人工智能行业内的技术引领者,云从科技在实践探索中也发现,“人机协同生态圈”的建设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流量入口,行业龙头企业提供技术能力输出,生态圈企业与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共建生态。通过网络状的生态结构,人工智能的能力得以规模化释放,人与机器共同创造价值,最终达到人机协同生态模式的平衡。
为此,云从科技以人工智能为纽带,与软件开发商、硬件开发商、渠道供应商等生态伙伴积极链接、合作,向生态开放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的 AI 能力,提供 AI 能力接入与技术支持服务,通过生态合作方式覆盖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将人工智能以人机协同方式嵌入全业务流程,达成领先的人类及其职能的交互体验,实现用户体验的跨越式提升,打造人工智能新生态。
以落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东航智慧出行集成服务系统”为例,云从科技鉴于航空出行全流程的智慧建设初衷,联手东方航空、华为、中国联通共同围绕“一张脸走遍机场”、“一张网智能体验”和“一颗芯行李管控”三个维度构筑立体化的智慧出行服务。基于人机协同发展及实践应用的探索,整个系统共涉及3大类11个场景化解决方案,具有智慧出行体系建设探索的无限可能。云从科技有着技术野心,更有“AI本质上能够把稀缺资源,也就是我们最顶级的服务以10倍、100倍的量级扩展出去,让每个人享受更好的服务”的信念,去开启航空智慧出行的无限可能。于是,助力东航成为了全球首家推广5G、AR眼镜等新技术在民航领域运用,全球首家推出刷脸值机系统、机舱口人脸识别系统等应用,以及全球首家推出无源永久电子行李牌服务的航企,让智慧出行又有了新的解读和可探索的另一种未来。截至目前,云从科技的生态圈包含了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业务领域涉及的政、产、学、研、资、企的数十家单位。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强化生态圈建设,共同拓展人工智能创新市场,云从科技于2020年12月正式启动“人机协同·创新生态计划”,招募AI合作伙伴——立足于人机协同平台 “轻舟”,提供人脸、人体、活体、OCR、聚类、分布式调度等几十款AI能力引擎,可满足各场景的AI业务需求,为渠道商和合作伙伴构建更丰富的产品核心。云从科技希望,通过以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为基础的生态体系建设,巩固自身行业领导地位,实现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而这,就是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智慧社会”建设的有机探索。
借助包括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云从科技构成技术护城河,形成独特的行业话语权。从2017年到2020年,云从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从36.12%提升到52.87%。云从科技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3.70%,高增长势头强劲。
城市的智慧化最终目标是给社会带来价值。云从科技,将随着国家新基建深入发展,始终践行初心,致力于人机协同的创新探索,定义智慧生活,提升人类潜能,为世界构筑和谐温暖的智能未来。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