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计算机ENIAC这种庞然巨物,当然是载入历史的人类之光,但将电脑做得更小、送入千家万户的IBM也是真正改写历史的一代名家。一代代工程师们把硅片、屏幕、按键,试图做得更小,再小一点,更小一点。如同磨得极细且压实紧密的咖啡粉,用9个大气压的开水浸透,萃取出一小杯仅仅铺过杯底的espresso浓缩咖啡般——人类也得到了一代代浓缩过头的“espresso电脑”,今天在生活里最常见的小电脑,我们管它叫做“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早已存在。在1985年,苹果刚刚推出划时代的麦金塔电脑不久,Epson发布了*款配备了处理器、缓存与屏幕,可以编程并运行特定程序的腕上计算机RC-20。这款手表已经具备了简单的应用程序,比如日程管理、世界时钟,当然*的*也可以将电脑上的应用放在手表上运行,甚至用手写笔在这块小屏幕上玩一个最简单的游戏,都可以。
作为同时代的产品,计算机一炮而红,而智能手表则一路坎坷,在智能手表的历史中,写满了炫技、小众、不切实际的需求之类的关键词。其中的实验品,既有将Palm OS装在手腕上的Fossil Abacus,也有三星和LG真的将安卓手机做小一点绑在手腕上的奇怪产品。
直到21世纪,在Jawbone和Fitbit等公司的努力下,依靠智能手机生活的人们,终于理解了手腕上的这块“塑胶与电路”,在除了看时间之外的功能意义——更及时的通知、准确多样的健康监控信息,手表成了人身上最常见的外置传感器。
自上世纪80年代,直到今天,当年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今天年轻人的父母,智能手表才隐约取得了商业的成功。从诞生到实用,智能手表为何发展如此坎坷?其实我们想要的功能一直都很简单直接,在2013年的一篇针对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的评论中,就有人提到了几个无比简单的典型需求:
电池能让我用三天吗?
有经典时尚的外形吗?
能独立自主工作别老靠手机吗?
足够简单吗?能让老人孩子众乐乐吗?
这些十年前的问题,放在今天仍然不显得过时。看似简单的需求,却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这好像就成了智能手表的命门。
非做不可的续航
在苹果手表连续七代都是“一天一充”的背景板下,对于国产厂商来说,续航是*个差异化的命门。为了续航,国产手表搞出来过很多花样。最典型的是“省电模式”,它在各个品牌中有着不同的名字,但大抵都是关闭主系统,仅保留通知、时间、运动追踪、睡眠监测等关键功能,把手表降级成运动手环。但我们既然选择一块全功能的手表,这种取巧的软件创新,更像是给用户的备用方案,它不可能成为智能手表的核心体验。如果想实现全功能的长续航,就要难得多了。电池不可以无限放大,手表的续航创新就进入了底层硬件的深水区:
低功耗的芯片,需要由*进的制程打造
可以实现常亮显示的低功耗的屏幕
让常驻后台的功能更加省电
因此,行业最值得关注的动向,首先是核心的升级。但智能手表的芯片换代速度要比手机慢得多,在今年7月之前,安卓世界的手表核心还是2020年高通发布的W4100,一颗12nm的芯片。
值得期待的是,今年高通发布的W5可穿戴平台迈出了一大步,从12nm直奔4nm、功耗立减40%,这颗芯片,在本月初正式由OPPO Watch 3系列首发搭载。在正式发布之前,高通与OPPO已经联手调试这颗芯片接近一年时间,效果立竿见影——
5天。OPPO Watch 3 Pro全智能模式的续航时间,这是中国智能手表领域*梯队水平,但更节能的OPPO Watch 3 Pro保持着巨大的体积与重量优势:同样5天续航,别人67克、790mAh电池,OPPO Watch 3 Pro只要37克、550mAh即可达成相同的目标。
3.5天。OPPO Watch 3 Pro是行业*在屏幕常亮下实现3.5天续航的智能手表,这要归功于屏幕的创新——OPPO Watch 3 Pro正是国内*引入LTPO屏幕的智能手表,*1Hz刷新率,*1000nit亮度,可实现全屏常亮,在合理的续航损失下,LTPO可以给用户*体验。
靠着首发芯片与高规格屏幕就能高枕无忧了吗?当然不。在消费电子领域,供应商的技术突飞猛进是整个行业的幸事,但不是一个终端品牌的竞争优势,真正的差异在自研的底层技术。“如果没有底层核心技术,就不可能有未来,没有底层核心技术的旗舰产品更是空中楼阁。”在2021年发布马里亚纳芯片时,OPPO创始人、CEO陈明永,*次公开明确提到了底层技术对OPPO的重要意义。
对于智能手表来说,这个底层技术是什么?智能手表作为一款24小时工作的设备,如何尽可能降低“待机”状态的功耗,就是提升续航的关键点,也正是OPPO Watch 3系列最关键的创新:双擎混动技术。
事实上,大小核异构架构,在过去的几年里诞生了诸多名作。在电脑上,是英特尔的12代酷睿,和苹果M1芯片。在手表上,Apple Watch 3*搭载了协处理器W2,这是一枚高性能的无线通信芯片。
那安卓世界的手表呢?
高通曾经给出过“省电模式”的解决方案:在高通Wear 3100系列可穿戴设备平台上,就已经加入了一颗超小核,用来运行省电模式,这也是2019年起手表纷纷加入省电模式的底层原因。
不同于苹果和高通的方案,OPPO底层的创新、*的技术——UDDE双擎混动技术,则力图降低手表正常模式的功耗。
事实上,给手表做“双核”,从*代的OPPO Watch就开始了。初次试水智能手表的OPPO就用上了两颗SOC,其中小核还是主要服务于轻智能模式,实现长达16天的轻智能续航。因此,*代OPPO Watch的标准续航只做到了40小时,够用,但谈不上出彩。
在初代手表发布一年后,OPPO Watch 2 则成了*搭载了实用性的“UDDE双擎混动技术”的智能手表。它是两套系统的组合——跑大型应用,就启用基于安卓AOSP的主系统,用强大的高通可穿戴平台运算;而对于始终运行的传感器监控、通知提醒等功能,则放在嵌入式的轻型系统里。两套系统UI一致、随时响应,在全智能模式下自动切换。
由此,智能手表*次做到了全能与高效的无缝接轨,OPPO Watch 2的单次充电续航*做到了3~4天。
在最新的OPPO Watch 3系列中,UDDE技术升级到UDDE 2.0。在更省电的4nm高通W5可穿戴平台上,OPPO进一步优化了不同场景的电流、功耗;而对于Apollo 4 plus小核心,OPPO赋予了轻智能系统更多功能与场景,比如语音唤醒、动态表盘等等。至今,UDDE大小核混动仍然是OPPO的*技术,OPPO Watch做到了更强、更轻、更小。
智能手表好用了吗?
今天的手表,其续航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就像续航的难题一样,很多曾经我们以为手表做不到的事情,曾经的“命门”,今天早已被出色地解决。
比如独立自主的工作。十年前,我们会怀疑手表是否永远是手机的附庸,而在今天,出门跑步不必再拿手机,成了智能手表的经典场景之一。这个需求的实现,首先基于蜂窝网络功能的普及,前面我们说到苹果手表搭载的W2协处理器,主要就是为了蜂窝网络、手表独立工作服务,而安卓手表也早已拥有了eSIM卡、蓝牙耳机连接等能力。
也比如易用性。经过多年探索,今天的手表也已经探索出适合腕上交互的操作方式:触屏、实体的旋钮或按键、语音输入等,都已经成了行业的准则。但想实现更好的体验,仍然有许多创新工作值得关注。在华为的智能手表上,就重新设计了一枚3D旋转表冠,试图让用户快速完成确认、退出、选择等复杂操作,而不需要遮挡触摸屏。
还有更全面的功能和更精确的数据。腕上设备最难被替代的功能就是生命信息监控——最早的计步、睡眠,到今天智能手表在健康追求上的百花齐放。而在运动监控上,更自动、更精细、覆盖更多运动,是厂商们的共同目标。为此华米就曾经收购一家运动传感器公司Zepp,增强其运动数据能力。在OPPO Watch 3系列上,跑步、健走等六种运动自动监测、跑步时特别配备的心率守护功能及时预警心率过高、特别定制网球算法等,也都是在运动领域的积极尝试。
最后,还有智能手表的外观——在手表几百年的历史中,“设计”是贯穿其中的关键词。厂商们都在追求外观、性能与功能的协调,苹果始终致力于“小方块”的开发;而华为、三星等厂商,则深耕圆形表盘的信息展示与交互。智能手表的新锐玩家,比如OPPO,则处在确立自己设计语言的关键时期。OPPO Watch 3 Pro采用的“腕上生长”设计,成为率先采用曲面大屏的主流智能手表,强调更贴合、更自然,形成与现有智能手表的差异化设计。
智能手表,到底还差什么?
可以说,智能手表是一类“旦用难回”的设备。但在今天,智能手表的渗透率仍显著不足,出货量仅仅只有手机的1/15。
是智能手表产品就是“差一口气”吗?曾经的智能手表,可能的确在续航、性能与易用等方面存在问题,但伴随着近两年华为、苹果、OPPO、华米等品牌的努力,今天智能手表,已经在实用水平上解决了续航、易用、功能全面等曾经足以“致命”的品类缺陷。
我们认为,今天智能手表的市场仍待爆发的阻力,将不再是软硬件的能力问题,而是消费者需求与生态的问题。
先说消费者需求。智能手表的功能可能还不太能覆盖到每一个消费者,而作为下位替代产品的智能手环,其功能却在逐年增加。
这就好像是智能手机诞生之初,与功能越来越完善的功能机之间的竞争。尽管直到竞争的尽头,功能机续航一个月,智能机一天一充,续航问题并没有阻碍历史的进程。
追求渗透率增长的前提,仍然是智能手表的实用性。
再说生态。智能手表作为手机生态的一部分,仍然可能存在 “玻璃天花板”——手机本身的市场占有率。它有两种不同的影响,一是即使一款智能手表再有硬伤,比如苹果表的一天一充,它也是苹果手机用户几乎*的选项;二则是国产手表即使做得很出色,但在手机存量的限制下,也不太可能成为其它品牌手机用户的选择,跨品牌服务于其他手机难于登天。
一个现象是,市场上并不乏第三方知名手表厂商,既有大型科技公司亲自下场,比如谷歌,也有传统运动手表玩家,比如佳明颂拓。智能手表终归成了手机巨头的游戏,其中的关键之处还是在于以手表为首的IoT,是一门联动、场景、打磨、优化的产品艺术,对于第三方来说,想要深度打入一个IoT生态,属实不易。
在OPPO Watch 3 系列发布会上,OPPO助理总裁、IoT事业群总裁李开新介绍, “OPPO IoT业务在3年时间,销量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品类完成至少120%高增长;同时Heythings生态达到近3亿的装机量,超过四位数产品量级。”而随OPPO Watch 3系列一同发布的,就有一系列智能家居设备,从摄像头到全自动猫砂盆,选择众多,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现代设备。
因为品牌与生态壁垒的存在,我们不太能指望某一款手表能实现市场的“大一统”,但兼容适配的工作仍然必不可少。在OPPO Watch 3系列上,我们同样能看到OPPO所做的积极工作:为手表测试了超过100款手机+100部耳机的兼容性,针对iOS场景进行特别优化等等。根据OPPO公布的数据,今天,OPPO Watch上已经拥有超过80个App,是国内安卓手表阵营数量最多的。
归根结底,智能手表曾经总被消费者吐槽的“差点意思”,其实在2022年,已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解决。
国产智能手表的未来在哪里?
事实上,中国智能手表产业的起步并不晚。早在苹果Apple Watch发布之前,就已经有几家深圳的创业团队推出了各自的产品,它们尽管稚嫩、缺少生态的辅助,但也各自表达了团队对可穿戴设备的理解。中国最早一批智能手表的创业者,比如智器、Geek watch等早已退潮,换来华为、OPPO、小米等厂商,持续在这个领域深耕,推动底层技术的创新升级。
在十年的行业挣扎与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越是犹豫与担心的产品点,反而成了中国厂商们最重要的技术攻关。曾经我们常年吐槽的不耐用、伪需求等智能手表产品的致命伤,在今天早已被行业巨头逐个攻破;曾经总觉得“差一口气”的产品,其实今天都不必再抱着刻板印象去看——4nm芯片,到LTPO屏幕,智能手表正在快速追平市面上*进的技术,直到打破手表续航的“不可能三角”,这些都是行业里积极的信号。
华为、苹果、OPPO,拥有各具特色的手表产品和庞大的手机激活存量,成了手表领域的“HAO”三强。市场调研机构GFK认为,Apple、华为、OPPO为代表,*着Watch OS、鸿蒙 OS以及安卓智能手表领域的发展路线,配置与功能的先驱性竞争成了可穿戴领域的关键竞争因素,苹果的ECG、华为的血氧测量、OPPO*的双擎混动架构与率先采用曲面大屏,各自走在品类竞争前沿。
OPPO Watch 3系列,就是诞生于这个背景下,由手机大厂、供应链巨头联手奉上的行业“兴奋剂”: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手表硬件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大小核设计的完善与优化、更多场景功能,最终服务于更多用户、更多IoT产品,将成为新一代国产智能手表打开新市场的强劲动力。
伴随着国产智能手表产品补齐短板,它也终于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力。根据GFK预测,今年智能手表(不含儿童通话手表)有望真正在出货量上超越运动手环。这个结果,离不开 “HAO”三强等企业差异化竞争的贡献。
持同样的观点还有Digitimes Research,他们认为 2022~2023 年全球智慧手表出货量成长率将维持疫情以来接近30%的高水平,并将在2023年突破1.5亿只。
自1806年人类*块手表诞生起,手腕的位置就可以承载传达信息的功能。我们处理信息的东西,从大型机、PC到今天的手机,或许还有明天的XR,腕上设备因为它轻便、24小时佩戴等特性,仍然有持续作为个人信息终端的潜力——赛道还长的很,而续航、显示、架构优化,都是长久的命题,今天的研究都不会打水漂。
市场可期,也许是时候让更多人尝试下国产智能手表了。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