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云计算频道 > 公有云

    公有云赛道正发生两个深层次演变

    2023年01月16日 09:39:26   来源:星船知造

      文 | 王动

      编辑 | 严小方

      目前云计算在我国呈现阶梯状特点,不同行业的应用水平差距明显:

      互联网和信息服务行业处于第一梯队,已基本实现云计算的深化应用。

      金融、政务、交通等行业处于第二梯队,云化改造正在深入推进过程当中,成为推动国内云市场增长的主动力,也是目前云服务提供商争夺的主战场。

      制造业、能源等行业处于第三梯队,目前的云化改造主要是围绕非核心系统开展,但中国制造业也是未来云服务提供商们最广袤的市场。

      根据交付模式不同,公有云服务主要分三大类: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

      IaaS模式下,云服务提供商主要把客户需要的基础设施环境搭建好。

      PaaS模式下,除了基础设施环境,云服务提供商还要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在内的平台搭建好。

      SaaS模式下,使用者连软件都不需要安装,上云之后直接可以上手操作。

      刚过去的2022年国内云业务的表面战绩涌动下,星船知造观察到两个深层次的演变——

      01 战绩

      首先是“一哥”阿里云在国内公有云市场的统治力略有削弱。IDC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阿里云在国内IaaS市场和IaaS+PaaS市场上的份额分别为34.5%和33.5%,相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1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

      11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23财年第二季度(自然季度为2022年第三季度,阿里财年从每年4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财报。数据显示,其云计算收入增幅创有史以来最低水平,只有4%。

      阿里巴巴此前曾在财报中提及云业务收入增幅放缓的原因,“互联网行业头部客户由于非产品相关原因逐渐停止在其国际业务中使用阿里云服务,以及中国互联网行业客户需求放缓。”

      腾讯云曾经是“阿里云之下、万云之上”,但在2022年上半年,腾讯云在国内IaaS市场被中国电信天翼云挤出前三甲。在IaaS+PaaS市场则被华为云超越,从第二变成了第三。

      国内公有云IaaS厂商市场份额

      国内公有云IaaS+PaaS厂商市场份额

      从增速角度看,2020年第三季度,阿里云营收增速达到60%。但到2021年第四季度,增速为20%,而到2022年第二季度,增速进一步下降至10%。

      腾讯云也处于相对失速中。2019年,腾讯云收入达170亿元,同比增长超86.8%。2019年之后,腾讯没有单独披露云业务收入,而是将其归入“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从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增幅进入下降通道,2021年第一季度为40.7%,到2022年第二季度,增幅为0.8%。

      相对增速较快的是华为云和天翼云。

      2022年3月发布2021年度财报时,华为首次披露了华为云的营收,为201亿,同比增长34%。

      2021年,中国电信的天翼云业务实现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102%,是全球最大运营商云。2022年前三季度,天翼云收入继续高速增长,增速仍然超过100%。

      实际上,不仅是中国电信的天翼云,中国移动的移动云和中国联通的联通云从2021年以来都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在2022年上半年收入增幅都超过100%。

      02 主赛道转换

      云玩家战绩的背后,是中国公有云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调整——

      非互联网行业正取代互联网行业,成为驱动国内公有云发展的主动力,也成为各家云厂商比拼的主赛道。在新的主赛道上,华为云、天翼云相对有着比过去更多的积累和优势。

      在国内众多行业,互联网行业最早上云,也最愿意上云。上云后可以灵活调动云上资源、使用丰富的云上组件,来缩短响应用户的时间,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应对,从而更好支撑互联网企业业务扩张。

      另一方面降本增效,相比传统自建数据中心方式,底层基础设施统一上云更加经济便捷,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共同选择。

      如同以前人们自己购买地皮和材料,自己动手造房子,不仅周期长,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入驻,而且一次性投入大。后来云服务厂商建设了大批房子,用户通过租用实现快速入驻,而且降低一次性支出。如果家里人口增多了(用户访问量大了),就多租几间,人少了,就相应减少几间——实现灵活调配资源,以免造成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或者资源浪费的现象。

      随着前些年互联网企业纷纷拥抱云,推动我国公有云市场出现井喷式发展。阿里云、腾讯云成为当之无愧的一哥。因为比起华为云、天翼云,他们自己就是互联网行业上云、用云的典型,也更懂互联网企业的上云痛点和需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一部分互联网企业已将绝大多数IT工作负载转移至云端,这让互联网行业在需求侧对于云业务市场发展的驱动力减弱——

      1,电商、音视频对公有云的需求趋于平稳。

      2,网络游戏、在线教育的需求持续减缓。

      3,新业务驱动的规模化增量需求又比较有限,5G、IoT、AR/VR等尚未拉动公有云资源的大量消耗。元宇宙虽然目前非常热,但还处于概念和点状探索阶段。

      随着5G等技术的发展,元宇宙“基本盘”初步成型,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互联网行业贡献度不断下降的同时,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潮流大势,朝着“上云用数赋智”的目标迈进。“上云”是其中最基础,也是关键的一环。

      政策层面,2022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4月,工信部启动《企业上云用云实施指南(2022)》编制工作,持续深化企业上云行动,推动企业高质量上云用云。很多省市目前都制定了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比如广东提出,到2025年带动100万家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市场层面,经过了疫情“洗礼”,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不仅是纾困之举,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措施。国家发改委此前表示,在不考虑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可使制造业企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务业成本降低34.2%、营收增加33.6%,使零售业成本降低7.8%、营收增加33.3%。

      在各种因素“撮合”下,非互联网行业正取代互联网行业成为上云的主力军,也是国内公有云厂商们争相抢占的新赛道。

      03 制造业:如何赢得新蓝海

      新赛道、新空间的出现,必然会引起新一轮的博弈,市场将重新洗牌。

      在政企领域,中国电信、华为等在政企市场上多年打拼所积累的资源和经验,为他们推动自身云业务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如中国电信天翼云有国资背景,这对重视信息安全的政府部门和央企来说,具有“国资”背景、安全可靠成为其上云选择供应商重要的考量条件。

      2021 年底天翼云引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央企战略投资,又推出了“国资监管云”,天翼云作为国云的框架已基本成型。(更多天翼云相关内容,详见《算力时代下的中国云: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必要的数字底层》)

      华为在政企领域,尤其是政务领域的实力,被很多人低估。实际上,华为云是做政务云以及私有云“起家”的,在这一领域有着强大的政府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相关报告显示,2021年国内政务云基础设施市场上,华为云以25.8%依然高居第一。

      新赛道中,阿里云优势不如以往突出,但仍有着极为丰富的技术和服务能力。来自互联网阵营的云服务提供商吃下了国内公有云高速发展的第一波红利,自然也不愿意放弃第二波红利。这些年来,阿里云在非互联网行业不断加码发力,想要逐步摆脱对互联网行业的过度依赖。2022年第三季度,在阿里云的收入构成中,来自于非互联网行业客户的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8%,尤其是在金融服务、电讯及公共服务行业增长迅速。

      东风压不了西风,西风也压不住东风,在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时候,竞争就最为激烈,行业最为“内卷”,互相倾轧比过去更多了些。

      但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对手。星船知造从不止一家云厂商了解到,互联网云厂商正通过策略调整,与电信运营商建立更多合作。

      这一过程中,运营商云会和互联网云企业在政企市场展开分包合作。通过专业分工与合作,共同助力政企市场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云企业如腾讯云成立运营商行业部、阿里云加强运营商专属团队——加强和运营商云的联系,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共同服务市场。

      如前文所言,云服务模式主要包含IaaS、PaaS和SaaS三种。IaaS提供的是最基础的资源,也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云服务类别,电信运营商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具有一定优势,如中国电信已形成了“2+4+31+X+O”的云和大数据中心布局。互联网云厂商则有着完备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双方合作可以形成公有云和私有云混搭、云边协同的结构,提供更加完善的云资源解决方案。

      在PaaS层和SaaS层,运营商和互联网大厂的积累不尽相同,同样可以进行优势互补,推进PaaS能力和SaaS应用的进一步融合。

      云市场的竞争并非零和游戏,足够大的市场空间,能够容纳来自不同阵营、擅长不同打法的市场主体。

      工业场景对于云业务发展来说市场空间尤为巨大。国内云产业发展已经迈入深水区,接下来要啃的都是“硬骨头”。

      相比政务、金融、交通等行业,工业和制造业是云服务提供商更为陌生的领域。同时,这种陌生是彼此的,相当部分工业和制造业领域的企业对于上云并不了解,还颇为担忧。

      首先是在安全方面。不久前麦肯锡开展的一项调研显示,未来几年,中国的云迁移速度将与世界其他地区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只有11%的受访企业计划以使用公有云为主,更多企业希望选择本地服务器或者私有云方式进行云迁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有多重,比如企业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安全地配置公有云,或者企业希望将数据存在自己手上。

      另外不可否认的是,云上系统稳定性面临着挑战。比如云上系统的故障率会随设备的增加而呈指数级增长,单一节点的问题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尤其是核心业务系统,作为支撑用户服务的关键,一旦发生故障,其影响范围更大,后果更严重。

      其次是成本方面。作为重资产投入的行业,制造业企业如果对大型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生产环节上云,成本相当高昂。比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工控系统最重要的核心组件,也是整个系统的大脑,但现在依然存在标准碎片化、协议不开放等情况,一个PLC对应的生产装备必须是同一标准,这就导致企业设备智能化升级难度加大。

      同时一些传统制造企业的发展较为粗放,利润率相对较低,对于投入巨资进行数字化改造的顾虑更大。

      再者是在人才方面,目前大量缺乏既懂数字技术又具备具体工业制造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云服务提供商很难去真正去弄懂、了解企业客户的上云需求。某锂电业内人士告诉星船知造,某锂电企业对产线进行云化改造,但是云企业技术人员对于锂电池的知识并不了解,锂电池厂家技术人员只能为对方进行培训,为其讲解化学原理和物理结构机理,这样是为了精进算法,保障“上云”后生产效率提升。

      一位云服务提供商内部人士则对星船知造表示:“(锂电)企业在用云上已经很前(走在前沿)了,从我走访客户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制造企业对于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自己完全不清楚,也不知道需求在哪。完全不知道如何去推进。”

      上述只是一个缩影,制造业的需求完全不同于互联网行业,每家企业都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状况,云服务提供商必须花费更高成本去为客户量身打造解决方案。

      面对新蓝海,各家云服务提供商正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参考资料:

      [1] IDC《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上半年)跟踪》报告

      [2] 麦肯锡《云端中国,展望2025》研究报告

      [3] 经济观察报《云服务市场“悄然大变”》

      [4] 海克财经《华为冬天里的华为云》

      [5] 虎嗅《中国云计算,能啃的只剩硬骨头了》

      [6] 海峰看科技《解读:半年营收超去年全年,天翼云如何做到?》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即时

    新闻

    明火炊具市场:三季度健康属性贯穿全类目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企业IT

    重庆创新公积金应用,“区块链+政务服务”显成效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3C消费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高能实力,创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

    研究

    中国信通院罗松:深度解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9月14日,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专题论坛在沈阳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