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Gartner发布《2023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Hype Cycle for ICT in China, 2023》)报告,对中国市场本年度ICT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据了解,本次入选的技术涵盖5G、生成式AI、低代码(LCAP)、AIOps、边缘计算、云安全等20多种技术。
近日Gartner举办了一场行业媒体沟通会,Gartner研究副总裁季新苏对《2023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进行了全面讲解。季新苏介绍,Gartner中国团队2023年主要看到了三大价值:一是企业如何把数字化转型变成真正的收入,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二是企业如何调整组织架构,支撑数字化转型;三是数字化转型的底座,启动现代化、以及国产化改造。
其中,生成式AI作为今年科技行业最热的技术,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关注的技术。从《2023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也可以看到,生成式AI位于“期望值”的最顶端。季新苏介绍,Gartner早在2021年就观察到了这一趋势,一直静水流深地发展,直到ChatGPT3.0/3.5版本发布,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力。很多企业感兴趣,希望通过运用生成式AI技术提升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提升营业额、降低成本。
那么,如何运用生成式AI?从国内来看,一些生成式AI创新通过公有云平台,大型公有云厂商均推出了AI大模型产品。同时,一些大型企业也在进军这一领域,已经推出和在研的AI大模型超过了百款,打响了“百模大战”。
客观来看,生成式AI还处在普遍试错阶段,业界还在寻找商业模式,其中微软和谷歌走在前面,在办公自动化工具中嵌入了生成式AI。“生成式AI虽然很热,但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成熟。”季新苏指出。
Figure
“生成式AI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尤其是GPU资源,且输出通用的能力,企业选择自建并不是一种经济的方式。”季新苏在接受C114采访时表示,AI大模型确实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但这是有代价的。很多企业看到了提高效率,而对于代价并没有太多感知。“大模型如何落地到企业,我们目前没有看到有太多真正的变现场景或者盈利场景。”
季新苏举例,前两年元宇宙或者区块链技术也是大火,如同今年的生成式AI技术。对于企业而言,未来AI大模型是成为云、成为通用的产品,还是类似区块链、云宇宙,主要在垂直领域应用,目前不好判断。另外,即使是成为云,第一朵云2007年面世,到2015年云计算才真正成熟;AI大模型要走向成熟,至少也需要三五年的时间。
季新苏强调,构建AI大模型需要强大的基础设施投入,未来不太可能会有“百模”长期存在,更可能是像公有云一样,两三家厂商占据主要市场。“在一个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当中,是厂商不断优化的过程。大模型本身的价值是不来自于某个行业,而是来自于通用性,这意味着很强的规模效应。”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