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马太效应持续为白电三巨头创造增长,但在家电之外,美的、海尔、格力正在驶出第二条轨道,如今三家企业,在业务结构上已经出现了明显区别。
白电三巨头在刚刚过去的财报季中,可以说是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作为行业巨头,得益于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跌以及马太效应下,份额持续增强,三家企业均出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的情况。
其中美的集团第三季度营收为941亿元,同比增长7.32%,归母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11.93%;海尔智家今年第三季实现营收670.3亿元,同比增长6.1%,归母净利润41.85亿元、同比增长12.9%;格力电器第三季度营业收入557.71亿元,同比增长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19亿元,同比增长8.50%。
聚焦家电产业,当前正在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白电三巨头呈现出不弱的营收增长,而家电行业的整体规模则处于微增状态。
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3年1-9月,中国家电零售额5713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空调市场表现亮眼,因今年南方较早出现的高温天气和华北平原持续高温,叠加去年低基数,助推空调销售高增长,品类增幅引领前三季度家电市场。
增长焦虑笼罩,三巨头寻求第二增长极
2022年基于疫情、地缘政治等多项黑天鹅而导致三巨头的业绩表现不佳,但增长数据依然让企业感到心惊,除了海尔智家实现7.2%的营收增长外,其余两家营收增速不足1%。其中美的集团尽管在2022年是全球营收规模最大的家电企业,但当年的营收增速仅为0.68%。而格力电器的营收增长则仅为0.26%。
尽管今年摆脱了疫情的困扰,原材料价格也出现回落,让美的、海尔、格力重回加速期,但家电行业增长紧缩已经成为了事实,在存量市场中继续收获增长已经成为了巨大的难题,这让企业不得不思考家电之外的第二条增长极。
其中格力电器看中多元化,而美的集团则看中了海外市场以及B端市场。
事实上,在2022年,海尔智家的营收增长相对更高并非偶然,在国内受到疫情以及房地产低迷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海外市场为海尔智家创造更大的营收增长。在2022年,海外收入占海尔智家的整体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52%,首次超过了国内收入,这让海尔智家的营收结构更加健康。
值得关注的是,海尔智家在去年跑赢了多个市场,其中在美国第一次成为了市场第一品牌,在日本冰箱和冷柜两大产品第一次成了日本市场的第一,在欧洲、澳洲等地都实现了逆势增长。这说明,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仍然颇具潜力。
今年在美的集团在资本管理层面有不少动作,2023年7月29日,美的集团就宣布分拆旗下营收达到百亿规模的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到深交所主板上市;更早之前,美的集团所属子公司美智光电再次发起创业板IPO冲刺。
不过更引人关注的是赴港上市的计划,早在8月份,美的集团就披露了赴港上市的计划。经过了2个月的发酵,美的集团赴港的计划终于落地,10月24日美的集团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有业内人士认为,美的赴港上市并非为了募集资金,更重要的是赴港上市的后续操作。美的期望以此进一步国际化,并通过港交所实现海外品牌并购以及海外员工的股权激励等后续计划,为进一步开拓全球市场作准备。
格力多元化外,还有难题
以空调业务为主业的格力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多元化的战略方向,只是到目前为止将近10年,格力空调业务的营收占比仍然不低。而在生活电器等领域,则面临严峻的竞争局势,多元化困难重重。
不过眼前更近的是空调业务的市场地位、格力钛亏损以及渠道变革三大难题。空调需求火热的情形难以重复上演,在今年持续的高温下,空调的市场需求已经出现透支的情况,与此同时发美的空调凭借低价也在不断和格力争夺空调市场的份额,这让格力的处境并不轻松。
此外,格力的渠道变革遭遇阵痛,随着近年来格力转向线上直播,难免波及传统渠道商。有业内人士表示,统渠道的利益受损,导致部分经销商有不满情绪,甚至不愿意卖或少卖格力,这都是格力不得不承受的新零售转型阵痛期。
早年收购后持续亏损的格力钛也等着格力“填坑”。在今年6月的格力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宣布未来格力将“填坑”,使仍处于负债状态的格力钛尽快独立自足。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