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的价格大战不仅不会停止,还会变着花样“降”,目前各家车企的行动,已经印证了这一点。
和往年不一样的是,新一年的价格内卷不再是直接降价,而是在金融政策上动起了脑筋。
比如特斯拉、小鹏、智己、广汽丰田等多个汽车品牌发布的购车政策,保险补贴、5年0息金融方案、一口价直降等组合拳打得热闹娴熟。
价格战突然换了打法,消费者真的会为此买账吗?
从各家车企具体的价格政策上看,金融政策上的优惠如果诚意到位,其还真有可能成为2025年车圈竞争的主旋律。
以特斯拉为例,Model 3可享受8000元保险补贴,叠加5年0息贷款政策及特享充电权益。
要知道,这可是特斯拉首次将8000元限时保险补贴覆盖Model 3 全系车型,也是特拉斯首次将保险补贴与 5年0息政策”同时推出。补贴后最低售价22.75万元的Model 3,加上5年0息的政策,相当于又降了小两万块。
或许是受此影响,小鹏、蔚来、智己以及广丰也推出了类似且力度更大的购车优惠政策。
虽然各家车企的优惠政策会有一定的区别,但从形式和导向上看,5年0息确实是这波价格战的主旋律。
那么,在降价打骨折风气盛行的当下,2025年开年的价格战为何会如此含蓄呢?
原因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价格战并没有为车厂和用户带来更多利益。
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去年的降价峰值达到 7% ,涉及的车型数量从 2023 年的 150 款增至 224 款 ,全年降价车型更是达到 227 款 ,远超 2023 年的 148 款和 2022 年的 95 款。
一味追求低价,让不少车企元气大伤,利润大幅下跌。有数据显示,2024 年汽车行业利润率跌至 4.5% ,部分车企甚至卖一辆亏一辆。
不少车企依旧为了暂时活下来,只能在各个环节寻找可压缩的空间。所以,降价减配、偷工减料、供应链矛盾的新闻时有发生,不但影响到了车企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在这种大环境下,去年不少车企都在呼吁“高质量内卷”。看得出来,这样的呼吁颇有效果。
如今,不少主流车企开始把焦点从直接降价转向了金融优惠,其实是给价格战在形式上做了一次升级。
车企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推出更具吸引力的购车优惠政策,既有助于优化消费者的购车门槛,也不至于过度影响车企的生存空间,属于一举多得。
当然,汽车行业从价格内卷向价值竞争进行深层转型,并非所有车企都能如鱼得水,新能源与燃油之间,自主与合资之间的竞争,依旧无比激烈。
早在上个月,2025年“国补”还没有落地时,已有多家车企争先推出了兜底政策,通过现金补贴、保险补贴等方式抢占市场。
比如,比亚迪推出了国补、地补兜底,为消费者提供8000元-30000元的置换补贴。理想针对未被“地补”覆盖的车主,给了1.5万元的现金补贴;小鹏和蔚来则是通过积分和等额加电形式补贴。
奇瑞、长安、智己、极狐等车企也都推出了补贴兜底权益,而对于那些实力不够,动作缓慢的车企来说,2025年依旧难熬。
更重要的是,2025年新能源与智能化仍然是大趋势。财政部于新年之际正式发布了202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总额高达98.85亿元。
也就是说,转型缓慢的车企,即便在价格战打法上焕新,也很难追赶上新能源车的优惠幅度。
另外,不少合资车企在智能化技术方面并不是很突出,而很多自主品牌已经在AI智能化领域亮剑。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降价——在一样的价格体系里,通过升级配置更好地切中用户需求。
比亚迪目前已经提出,希望通过“天神之眼”系统,让每一个人都能畅享高阶智驾;长城汽车带来了新一代智慧空间系统——Coffee OS 3以及升级版的智能驾驶系统Coffee Pilot Ultra;小鹏汽车则展示了其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该产品将于2026年开始量产。
看得出来,2025年,智能化将成为各家车企的必争之地。这一系列的信息,意味着很多自主品牌已经准备好了大展拳脚,而那些以燃油为主的车企,似乎还在沉睡之中。
车圈不一样的价格战开打,最可能赢的,肯定不会是价格最低的那一个,赢家只能是为用户提供更高价值体验的那一个。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