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企业IT频道 > ARVRMR

    智能AR眼镜爆火掀涨停潮

    2025年02月21日 16:50:12   来源: 微信公众号:亿欧网

      今天,智能AR眼镜概念股爆火,在二级市场掀起批量涨停潮。

      消息面上,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另一方面,AR领域头部创企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日前佩戴Rokid Glasses在杭州市余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利用智能眼镜的提词功能完成演讲引发热议。

      无独有偶,今年1月初,在全球消费科技展CES上集体亮相的中国智能AR眼镜企业,包括Rokid、回车科技、李未可科技、小派科技、加南科技等等,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来自于杭州。

      仔细深挖下来,杭州可能又要赢一次了——大有成长为 “视”界之窗的潜力

      玩家群雄并起

      杭州占“半壁江山”

      在VR/AR眼镜赛道,杭州的确表现出色。

      据亿欧不完全统计,在杭州,至少有12家VR/AR眼镜可穿戴硬件企业,且这些企业均已推出相应产品,尤其是Rokid、回车科技、李未可科技等在可穿戴赛道知名度较高。

      其中,Rokid还是这个赛道的四家头部企业之一。在亿欧发布的《2024年中国AR产业洞察研究》中,据亿欧调研,Rokid在服务用数和国内消费级终端产品出货量方面处于行业*地位。

      此外,除VR/AR眼镜硬件企业以外,还有一大批软件技术与内容企业,与硬件企业共同组成了“视”界之窗的生态链。

      就VR/AR眼镜软件技术及内容来看,据亿欧不完全统计,杭州至少有30家强相关企业。

      比如浙江舜宇光学,是全球*的综合光学零件及产品制造商,也是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光学企业,主要业务为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光学及相关产品,其镜片产品在VR头显等场景中应用广泛。

      校友“暗战”

      学弟与学长的较量

      从梳理各家企业发现,业内知名AR眼镜企业创始人,有相当一部分出身于浙江大学。

      比如,行业领导品牌XREAL的创始人徐驰,大学毕业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电气计算机工程专业,后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取得博士学位。

      另一家企业Rokid创始人祝铭明,本硕均就读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后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国际计算机研究所攻读博士。

      此外,回车科技创始人易昊翔就读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加南科技创始人韩嘉楠,毕业于浙江大学国际工商管理专业;光粒科技创始人张卓鹏,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系和竺可桢学院,后在美国特拉华大学留学;光粒科技首席科学家李海峰,还是浙江大学光电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融梦智能科技旗下Dream Glass创始人钟张翼,也来自于浙江大学光电系;鲲游光电董事长林涛,则出身浙江大学光电系和竺可桢学院,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取得光电子博士学位。

      名单还有很长,就VR/AR眼镜江湖来说,与其说是各家企业的竞争,不如说是一帮校友间的“暗战”。

      一个疑问是,为何是浙江大学?

      就全国来看,浙江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数字化技术研究的高校之一,很早便开展了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探索,并在考古、文物保护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实践经验较为丰富。

      再者,VR/AR眼镜的核心是光学系统,浙江大学计算机、光电及相关学科在全国均处于领跑地位,是*特色的优势学科,为成为行业“黄埔”奠定学科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XREAL徐驰、光粒科技张卓鹏、鲲游光电林涛等还来自于同一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在中国商业世界中,这所学院曾培养出了一众商业骄子,包括: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每日互动创始人方毅光启技术创始人刘若鹏神策数据创始人桑文锋等等。

      创业精神的传承,亦或也是极重要的原因。

      据IT桔子统计,截至2024年9月,中国AI创业公司高管中,有102位毕业于浙江大学,仅次于清华、北大和上海交大。

      此前,Rokid创始人祝铭明在演讲时也曾证实,“目前,据我所知国际上XR领域里,70%的*专家来自中国,而这其中大部分来自浙大。”

      三级政策联动

      助推打造“视”界之窗

      外界在讨论杭州为何具备成为“视”界之窗的潜力时,普遍会归功于良好的资金政策、丰富的人才储备、便捷的政务服务以及完善的营商环境等因素。

      这些固然很重要,但要知道,其他城市也有相似条件,为何唯独杭州最有潜力?

      产业发展,政策先行,答案还藏在政策中。

      一个典型特点是,除杭州市产业政策扶持以外,上到浙江省,下到各个区县,当地形成了三级政府的政策联动,对智能可穿戴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了合力。

      从浙江省级层面来看,已发布多项支持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的扶持政策。早在五年前,在《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中,浙江就已明确要着力培育智能安防、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人工智能行业标杆企业。

      2023年,浙江在《浙江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中,再次明确要培育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智慧健康等一批融合型新产业。

      同年,浙江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先发展元宇宙等9个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加强高性能计算芯片研发,突破人机交互、数字孪生技术等。

      而在杭州市层面,2021年,杭州发布《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表示要做优智能家居产业集群,推进可穿戴家居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2022年底,杭州市印发《关于促进智能物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开发智能终端优势产品,打造数字经济硬核产业。

      具体到智能眼镜细分领域,2024年6月,杭州市又发布了《关于支持可穿戴设备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的通知》,明确将智能眼镜纳入“智慧养老”设备采购目录,并给予30%购置补贴。

      2024年底,《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出台,表示要积极跟踪元宇宙、未来网络、量子科技、先进能源、前沿新材料、商业航天、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产业。

      与省、市相比,杭州下辖的多个区,也发布有各自的扶持政策,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生态链。

      比如,位于余杭区的余杭人工智能小镇,拥有北航VR/AR创新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引进智能机器人、VR/AR技术、可穿戴设备、芯片设计研发等核心企业,形成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一体化的产业生态。

      翻看这些政策,可以明显看到,杭州在智能可穿戴产业上的确拥有完整的政策基础,加之优越的营商环境、“浙大系”人才储备等条件,在聚力重塑全国数字经济*城、打造“中国视谷”之际,推动杭州建设国内*、全球重要的视觉智能产业技术策源地、企业集聚地、人才*地,杭州自然有了成为“视”界之窗的潜力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即时

    新闻

    明火炊具市场:三季度健康属性贯穿全类目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企业IT

    重庆创新公积金应用,“区块链+政务服务”显成效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3C消费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高能实力,创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

    研究

    中国信通院罗松:深度解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9月14日,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专题论坛在沈阳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