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豪车市场上,BBA(奔驰、宝马、奥迪)曾经可谓是*的*,其市场影响力几乎覆盖全球,然而就在最近却有媒体曝出BBA集体遭遇中年危机的情况,传统豪车到底是怎么回事?BBA到底该怎么破局?
一、BBA集体遭遇中年危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奔驰、宝马和奥迪入华均已超过30年。然而新能源转型叠加价格战,曾经风光无限的他们,既想维持燃油车的尊严和利润,又要面临着以智能化见长的新势力后来者的冲击,集体遭遇“中年危机”。
这份危机体现在财报上。财报显示,2024年,宝马集团实现营收1423.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2万亿元),虽然是奥迪的2倍多,但同比下滑8.4%;其息税前利润(EBIT)为109.7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62.9亿元),同比下滑35.8%,利润率从11%下降至7.7%;净利润76.7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03.9亿元),同比下降36.9%,但仍实现日赚1.65亿元。
营收、利润下滑背后是销量的走低。2024年,宝马集团全球总销量为245万辆,同比下滑4%。其中,宝马、MINI、劳斯莱斯品牌销量分别是220万辆、24.5万辆和5712辆,同比分别下滑2%、17%、5.3%。
2024年全年,宝马在欧洲、美洲和美国市场的销量小幅增长,而中国市场成为宝马销量下滑最严重的区域。2024年,宝马在中国的销量为71.52万辆,同比下滑13.4%。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三家车企在营收和利润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数据显示,宝马 2024 年营收下滑 8.4%,奔驰下滑 4.5%,奥迪下滑 7.6%;利润方面,宝马息税前利润下滑 39.2%,奔驰下滑 30.8%,奥迪营业利润下滑 37.8%。
为了突破当前的困局,各家知名车企只能另想高招,据蓝鲸新闻的报道,宝马官宣牵手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深化战略合作,推动AI大语言模型“上车”。除了牵手阿里外,宝马在几日前也宣布与华为终端达成合作协议,宝马将在中国深度融合鸿蒙生态,推出包括BMW数字钥匙、HUAWEI HiCar和MyBMW App在内的数字化服务。
在BBA中,宝马并非特例。奥迪也在加强与华为的合作,此前,一汽奥迪被曝今年上市的所有新车都将搭载华为高阶智驾。奔驰方面,有媒体报道,在智能驾驶方面,奔驰全新CLA纯电轿车将是其*支持L2+级全场景高阶智驾的车型。据悉,之所以能快速推出全场景高阶智驾,源于奔驰选择与国内智驾企业Momenta合作。
二、BBA到底该怎么破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汽车市场的深刻转型,BBA如今正集体遭遇“中年危机”。曾经的辉煌逐渐被挑战,市场份额受到挤压,如何破局正在成为BBA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首先,BBA危机是汽车市场转型下的必然结果。这场危机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汽车市场转型的必然结果。BBA在燃油车时代堪称汽车行业的**。它们凭借着悠久的品牌历史、*的工程技术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长期牢牢占据着全球汽车市场的头部位置。以奔驰为例,其经典车型S级轿车一直是豪华、舒适与尊贵的象征,内饰的精致工艺、发动机的强劲性能以及底盘的出色调校,都让它成为了众多消费者心中梦寐以求的座驾。
然而,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化方向迈进,这一趋势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尤为明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活力。在设计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更加注重科技感与未来感的融合,大胆突破传统汽车的设计框架,以简洁流畅的线条、独特的造型以及富有科技感的灯光设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而在核心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更是具备显著优势。在电池技术上,中国企业不断实现突破,宁德时代作为全球*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其研发的麒麟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快充性能等方面均达到了世界*水平。在电机、电控技术领域,中国企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相比之下,尽管BBA也在努力推进自己的电动车项目,但受限于传统燃油车业务的巨大惯性,其转型步伐显得相对迟缓。
其次,路径依赖的强约束正在始终困扰着BBA。反观 BBA,长期在传统燃油车市场的霸主地位,使其形成了强大的路径依赖。这种依赖体现在多个方面,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从供应链体系到销售渠道,BBA 都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且相对固化的模式。在技术研发上,过去 BBA 将大量资源投入到燃油发动机、变速器等传统技术的优化升级中,对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相对有限。在生产制造环节,传统燃油车的生产线和工艺流程复杂且庞大,要实现向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转型,需要对现有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甚至重建,这不仅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还会面临技术难题和时间成本的挑战。供应链方面,BBA 与传统燃油车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供应商主要提供发动机零部件、变速器零部件、燃油系统零部件等传统部件,而新能源汽车所需的电池、电控、智能驾驶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体系尚未完善,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供应链重构的巨大压力。
与此同时,国产高端车品牌的崛起也给 BBA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以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为代表的国产高端车品牌,在技术创新、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等方面不断发力,逐渐缩小与 BBA 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比亚迪凭借其在电池技术、混动技术和整车制造方面的深厚积累,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高端车型,如大名鼎鼎的比亚迪仰望U8、小米su7 ultra等等。在性价比方面,国产高端车具有明显优势。与BBA相比,国产高端车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类似甚至更丰富的配置,如大屏幕智能座舱、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这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使得BBA在高端车市场的份额逐渐被蚕食。
第三,打不过就加入不过是短期权宜之计。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BBA 当前采取的破解之法似乎是选择 “打不过就加入”。由于自身在新能源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它们纷纷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借助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优势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例如,奔驰与中国企业在智能互联等领域开展合作。宝马与阿里巴巴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合作,旨在提升宝马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奥迪与华为的合作则聚焦于5G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以提高车辆的智能化水平。
不可否认,这种合作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能够快速获取中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加速BBA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布局。中国企业在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BBA通过合作可以直接将这些成果应用到自己的车型上。另一方面,能够借助中国企业的本土资源,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中国企业对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政策环境等更加了解,BBA与它们合作可以提高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然而,这种合作模式也存在局限性。从技术融合的角度来看,BBA与中国企业的技术体系存在着根本上的基因差异,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不会太少。
第四,只有长期的创新才有可能真正破局。从长期来看,BBA 要真正实现破局,仅仅依靠外部合作是远远不够的。它们*的问题在于基因深处的传统车企特质,要彻底摆脱当前的困境,就必须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的特点,重新在技术创新和设计上抢占制高点。BBA需要加大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如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电控技术等。同时,还需要关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开发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同时,BBA需要加强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创新,提升汽车的智能驾驶、智能互联和智能服务水平。例如,开发更加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实现更高等级的自动驾驶功能;加强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车辆与外界的信息交互和共享等等。
因此,BBA面临的中年危机是汽车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虽然目前它们采取了与中国企业合作等短期破局之法,但从长期来看,只有深入进行技术创新和设计变革,重新塑造品牌形象和调整市场定位,才能真正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时代重新站稳脚跟。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