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白电三巨头中的美的、海尔先后发布最新年报,而格力电器年报预计在本月下旬披露,从发展轨迹来看,三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展现了出不同的增长路径。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释放消费潜力,海外市场则面临全球经济波动与贸易摩擦的挑战,展望接下来的发展,三家企业是否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表现?
美的集团:B端突破,多元化成效显现
美的集团财报显示,2024年,美的集团营收4091亿元,首次突破4000亿大关;归母净利润385.4亿元,同比增长14.29%;毛利率和净利率双双提升,分别为26.2%及9.5%。研发费用162亿,同比增长11.3%;美的集团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35元,现金分红金额达267.12亿元,较上年度份额金额高出近30%,分红金额占归母净利润69.31%,较上年度提升了八个百分点。
从业务来看,智能家居仍是美的集团的主要业务,实现收入2695亿元,同比增长9.4%,收入占比达65.9%。2024年数据显示,美的集团的家用空调在线下及线上份额均为第一名,分别占比35.9%、33.2%;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全年实现收入1045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实现营收336亿元,同比增长20.6%。智能建筑科技业务全年实现营收285亿元,增长9.9%。机器人与自动化营收287亿元,同比下降7.6%;其他业务营收137亿元,同比增长6%。销售原材料和其他业务实现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18.5%。
从区域贡献来看,2024年,国内实现收入2401亿元,同比增长7.7%;其他国家或地区收入1690亿元,同比增长12.0%。
分析认为,从市场来看,在国内家电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美的海外OBM收入占智能家居海外业务的43%,主要以东芝、美的及Comfee品牌为主,OBM产品在海外市场展现出强竞争力,在多个国家均取得了市场突破。同时,美的还通过体育营销等方式,持续提升其品牌影响力。从业务来看,美的B端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已经成为增长的主要引擎,其中,智能建筑科技业务毛利率30.2%,甚至高于其智能家居核心主业的30%毛利率,已经成为美的的战略重点。虽然机器人业务同比下降,但美的在财报中提到,尽管存在宏观经济挑战,但工业机器人的长期增长趋势不会结束。
天风证券分析师认为,美的集团家电出口驱动增长、ToB业务趋势向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行业人士认为,美的凭借全产业链优势稳坐龙头,多元化战略成效正在不断显现,美的从单一的家电制造商向多元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行业人士也认为,未来的挑战,将会是多元化下带来的管理以及成本的控制,以及是否能够继续坚定多元化的战略。
海尔:高端化和全球化成为发力点
海尔方面,从海尔集团来看,据资料显示,海尔集团全球收入4016亿元,同比增长8%;全球利润总额302亿元,同比增长13%,创历史最好业绩。
从海尔智家来看,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收2859.81亿元,同比增长4.29%;净利润187.41亿元,同比增长12.92%。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9.65元(含税),拟派发分红金额89.97亿元(含税),对应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48.01%。
从财报来看,高端化和海外市场成为了海尔智家发力的重点。财报显示,2024年Q4国内家电业务收入增长超10%,其中卡萨帝收入增长超30%。在嵌入式冰箱领域,卡萨帝平嵌冰箱线下渗透率达 38.9%,在洗衣机市场,卡萨帝滚筒洗烘套装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5.1%。同时,在国内家电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海尔智家三翼鸟智慧家日活1000万+,汇聚超500家生态合作伙伴持续赋能用户服务。
在B端市场,海尔智慧楼宇收入突破100亿元,海尔方面介绍,依托核心技术持续投入与突破、产品平台的不断迭代,2024年实现三大市场第一份额:磁气悬浮中央空调占据全球市场第一份额,物联多联机占据全国市场第一份额,空气源热泵占据行业第一份额。
在海外市场方面,财报显示,2024年海尔智家海外市场实现收入1438.14亿元,同比增长5.43%。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新兴市场,海尔智家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在这其中,海外并购品牌以及拓展全球供应链布局起到了关键作用。资料显示,海尔智家先后并购了开利商用制冷业务和南非热水器龙头Kwikot,分别实现拓展商用制冷业务、加速水产业海外市场发展。
浙商证券研报认为,在欧美需求放缓情况下,海尔智家海外收入仍实现平稳增长,彰显经营韧性。经营提效取得阶段性成果,看好公司数字化改革持续助经营能力优化。天风证券研报认为,国内坚持数字化转型、品牌多元化布局,海外积极推进组织提效并优化供应链&生产效率,国内以旧换新政策拉力持续释放+经营提效持续,海外新兴市场具备增长动能。
格力电器:空调主业强势 渠道扁平化取得成效
格力电器预计在4月下旬披露2024年度报告,根据此前的业绩表现,统计显示,券商预测2024年净利润最高为337.13亿元,最低为303.13亿元,均值为317.2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9.33%。从机构关注度来看,近六个月累计共17家机构发布了格力电器的研究报告。
最近的格力电器2024年三季度报告显示,格力电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474.16亿元,同比下降5.34%;归母净利润219.61亿元,同比增长9.30%。创造了近5年来最好的归母净利润业绩。在财报中对此解释称,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为2.9%;但由于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了45.3%,导致格力电器的整体营收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公司称,其他业务收入减少的原因是调整业务结构所致。
从业务来看,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空调业务仍是格力电器最大的营收来源,实现营业收入达779.61亿元,同比增长11.38%,占总营收比重达78.14%,虽然毛利率下滑了0.88%,但仍位于37.04%的高位。生活电器营收24.10亿元,同比增长10.68%,占总营收比重为2.41%;工业制品营收62.01亿元,同比增长13.01%,占总营收比重为6.21%;智能装备营收2.6亿元,同比增长4.95%,占总营收比重0.26%;绿色能源营收19.87亿元,同比下降31.84%,占总营收比重1.99%。
分地区来看,上半年,内销与外销营收占比分别为75.28%、14.86%,其他业务营收占比达9.86%。其中,内销实现营收751.19亿元,同比增长9.01%;外销营收148.25亿元,同比增长15.64%;其他业务营收98.40亿元,同比下降43.80%。
分析人士认为,凭借空调业务的强势,格力电器依然能实现稳定增长,但在多元化方面,在尝试新能源、手机等,格力电器仍然是“道阻且长”,从目前来看,冰洗是格力电器押注的第二增长曲线,今年,格力电器专卖店品牌升级为“董明珠健康家”,对此,市场褒贬不一,实际效果仍然需要时间和市场验证。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则认为,格力渠道扁平化已取得一些效果,包括降低一级经销商加价率,取消二级经销商,加强与京东合作等。预计2025年改革将继续深化,例如"董明珠健康之家"模式替代传统的专卖店模式,建立专卖店线下流量+线上直播的混合运营模式。2025-2026年随着渠道彻底扁平化,渠道利润部分回流上市公司,有望保持10%的增速。
值得关注的是,3月3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公司近日收到公司5%以上股东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增持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告知函》,京海互联拟于公告日起六个月内以自有资金和金融机构增持专项贷款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10.5亿元,不超过21亿元。分析认为,这体验了股东对公司经营发展的信心。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展望未来,在国内市场方面,随着2025年以旧换新的延续及加力扩围,家电市场仍能期待增长动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在以旧换新政策惠及面不断扩大的背景下,1至2月份,家用电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9.9%、利润增长10.3%。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家用制冷电器具制造等行业利润增速为近20%。相关产品的链条行业利润较快增长,其中,家用电力器具专用配件制造行业利润增长18.4%。值得关注的是,空调补贴政策进一步加码,每位消费者最多件数从1件提升至3件,再加上2024年实施国补的时候已经过了空调销售旺季,多种因素加持下可以有效刺激空调更新需求,这将更有利于以空调业务为主营的家电企业。
不过,在海外市场方面,分析人士认为,日前美国发起的全球关税战超出预期,或将会导致全球市场波动加剧,在3月最新公布的经济预测报告中,经合组织(OECD)下调了全球经济展望,并且警告称更广泛的贸易冲突将进一步削弱经济增长,具体来看,OECD分别下调2025年和202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0.2和0.3个百分点至3.1%和3.0%。对于家电企业而言,必须要做好准备,应对接下来可能的挑战。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由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上海士研咨询主办,合规专业人士协会(ACCP)支持,微博健康、新浪医药战略合作举办的2025医药数智营销创新峰会于2025年3月27日-28日,在上海盛大召开并圆满结束。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