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的美国市场,任何结论都不能说的太死。前几天小雷刚刚算出,基础版iPhone在美国不可能涨价到两万块人民币,美国政府就用125%的超高关税打了小雷的脸。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至125%,且对大部分国家、地区降低关税惩罚90天的行为,对全球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根据小雷观察,微博,小红书等平台都出现了大量关于iPhone涨价的讨论,平时关注的经销商和二手店铺不约而同调高了iPhone售价以及回收价。
那么新一轮的iPhone涨价潮什么时候才是终点呢?以及更重要的——我们有必要抓紧时间「抢购」iPhone吗?且看雷科技的专业分析。
iPhone自营价格稳定,短期内涨价空间有限
首先,据目前情况来看,iPhone在自营体系和大型经销商手里的价格还是非常稳定的:Apple Store、天猫官方旗舰店等苹果自营渠道仍保持原价,京东、Coodoo、Sunion等苹果授权经销商也没有因关税变动而涨价。
图片来源:京东
当然了,自营店铺和授权经销商有自己的价格体系,其定价更多的是体现品牌的锚定作用,没有太多自由定价空间。相比之下,二级经销商、非授权经销商的渠道定价会更加灵活。以小红书某经销商公布的华强北「拿货价」表格为例,自4月8号起iPhone 16 Pro Max、16 Pro机型价格均有上涨,每天涨幅约为100元。
不过在雷科技看来,在当前阶段,iPhone小幅涨价与关税上涨并没有直接关系,更像是iPhone在二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体现,只能算是关税的「间接影响」。
想要说清楚这个事情,我们还得从iPhone的定价模式说起。
众所周知,国行iPhone定价(不包括二手、资源、定制机)有两个价格:苹果品牌自己的经销商体系定价(正价)和非授权经销商的自由定价。其中前者因条款限制,价格相对固定,而后者由店铺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拟定,简单来说就是拿货价高、手机卖得好的时候就涨一点;手机拿货价低、卖得差,那就降一点。
图片来源:雷科技
尽管中美两国的新关税都已开始实施,但新关税并不会对已经到岸报关的产品生效。无论在中国(芯片)还是美国(整机),在库存消耗完之前,iPhone的「正价」都不会因关税而改变。顺着这个角度看,因为国内除了有整机库存外,还有芯片等元件库存,理论上国行iPhone甚至还能坚持得更久。
其次,面向中国市场销售的机型(国行iPhone)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本地生产的机型,毕竟越南产能主要用于出口至「去中国化」的国家,印度产能主要用来满足印度本地的法规。而国行iPhone因原产地就在中国,不需要征收关税。
所以在芯片储备消耗完之前,关税的影响都不会直接体现到iPhone的价格上。同理,在美国iPhone库存消耗完之前,美版的iPhone的售价也不会直接受到关税的影响。顺带一提,前几天苹果还「加急」往美国发了一大批iPhone,赶在关税新政实施前报关,为美国市场「续命」。
再说了,如果此次涨价真的是受关税影响,那为什么涨价最多的不是售价最高的1TB iPhone 16 Pro Max,而不是价格更便宜、更多人买的512GB iPhone 16 Pro呢?
全球涨价正酝酿,iPhone真成理财产品?
说完短期内的直接影响,我们再说说间接影响和长期影响。
首先,关税必然会导致iPhone16、iPhone 17系列硬件成本上涨,这点毋庸置疑。但因中美两国在「iPhone产业链」中的位置有所不同,即使关税数字完全一致,我国对美国施加的关税导致的成本同样会体现在美版iPhone中——我国只需要在进口芯片时对美国芯片缴纳关税,但美国需要在进口iPhone时对整机加税,双方对关税的「敏感程度」显然不同。
作为需要对股东负责的上市企业,苹果不可能自己承担100%的关税成本,将上涨的成本拆分一部分,融入产品售价中是苹果最好选择。但美洲作为苹果最大的单一市场(2025Q1业绩报告中,苹果净销售额按照地区排序,依次为美洲、欧洲、「大中华区」、日本、亚太其他地区),苹果不可能将所有关税都均摊在美国消费者头上。
图片来源:苹果
相比之下,让iPhone「全球小幅涨价」,顺带给一点存储升级的甜头,用低成本、高回报的「加量又加价」冲淡iPhone价格上涨对用户需求的影响,才是更符合苹果利益的做法。
图片来源:雷科技
因iPhone 17可以预见的要迎来明显涨价,甚至在这批库存消耗完后,iPhone 16也可能会跟着涨价,这也导致有部分消费者选择「抓紧时间」买iPhone 16系列。
因短时间内用户需求提高,iPhone 16的价格必然也会小幅上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关税还没加上,华强北等经销商的iPhone拿货价就开始出现了小幅上升,涨的还都是「销售主力」512GB机型,而不是1TB机型。
另外,在4月9日晚上和4月10日上午,小雷也两次前往位于广州天环广场的App Store。根据小雷的观察,店内并未出现抢购iPhone的情况,甚至因店铺二楼正在施工,店内客流还略有下降。在店内「激活」区域,有4位顾客正在激活iPad,只有1位顾客在开箱新iPhone。
小雷也与五位消费者简单交流了情况,5人中5人认为iPhone 17售价会提高,3人认为国产手机价格届时也会同步提高,其余2人表示不太关注国产手机。值得一提的是,5人均不认为短期内iPhone旧机型会「加急涨价」,也没有人是以「抢购」的心态来的。
因旧iPhone意外损坏而到店购买新iPhone的李先生更是直接表示「它(苹果)去年赚得够多了,现在加税对它来说也只是少赚点而已。有国产机在后边追着,加税它少赚点,涨价它亏更多」。
iPhone涨价没所谓,国产手机早已崛起
对于苹果未来涨价的具体情况,李先生有他自己的看法。但「有国产机在后边追着」,确实是苹果近几年必须面临的挑战。
在美国本土市场,没有任何手机品牌能对苹果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再加上美国开放了部分国家10%关税的入口,即使苹果无法将产线回流至美国本土,有关企业也能以「阳澄湖洗脚蟹」的模式,绕过美国对中国的高额关税,往美国输送低价iPhone。
但中国市场与此不同,国产手机厂商正在高端市场构筑自己的「技术护城河」,用新技术支持自己的高售价:华为Mate系列发力高端定位,用三折叠、红枫原色等技术赋予手机新的价值;小米15 Ultra、OPPO Find X8 Ultra以影像和系统生态破局。不难看出,国产手机正在iPhone的传统优势领域发力,等待iPhone暴露破绽。
在这样的背景下,iPhone更不可能无边际地「漫天要价」。
图片来源:雷科技
另外,从经济学角度看,iPhone的涨价也存在「天花板效应」,即「售价突破消费者心理阈值时,市场需求将呈现断崖式下跌」。以中国市场为例,雷科技认为,若Pro Max机型起售价突破1.5万元大关,其目标用户群体将迅速收窄。
而《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指出「市场价格会通过供需的相互作用自然调节」,这也是经济学中「看不见的大手」理论。用更直白的话来说——「产品太贵自然卖不动;产品卖不动自然会降价」,Apple Vision Pro、Apple Watch就是苹果生态里关于这一理论最好的例子。
在2025年1月发布的报告中,市场调研机构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市场份额将达到30.9%,可以说中国消费者早已接受了国产高端手机。再联系到IDC对2025年国产折叠手机出货量1000万台,AI手机1.18亿台的预测,小雷敢说,中国是最不怕iPhone涨价的市场。
而对中国用户而言,iPhone涨不涨价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问题,毕竟在iPhone涨价之前,国产旗舰早已做好接棒的准备了。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