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数据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无论是金融、电信,亦或是制造业等,数据都在驱动着企业的运营、决策和创新。
然而,数据的重要性也使其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近年来,勒索攻击、数据泄露等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企业不仅面临数据丢失的风险,还可能因业务中断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据备份与恢复成为了企业应对网络攻击和灾难事件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传统备份方案在面对新型数据库和网络攻击时显得力不从心。传统备份方案的核心逻辑是“只备份不检测”,即备份系统只负责将数据从生产环境复制到备份存储中,而不会对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进行检测。
这种模式在集中式数据库时代或许还能勉强应对,但随着分布式数据库的普及,传统备份方案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面对这些挑战,企业亟需一种全新的备份方案,不仅要能够应对分布式数据库的复杂性,还要具备抵御网络攻击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瑞数信息推出了RDB(数据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提出在“网络韧性”之下数据也要“有韧性”,重新定义数据备份与恢复。
一、 传统备份“已死”?
传统备份方案是否真的“已死”?答案或许并不绝对,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分布式数据库的兴起,传统备份方案的核心逻辑已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
分布式数据库的普及源于企业对高可用性、弹性扩展和高效数据处理的需求。与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不同,分布式数据库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具备更强的容错能力和横向扩展性。它不仅能够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处理,还能通过多副本和分布式事务机制,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和一致性。
然而,这种分布式架构也对数据备份与恢复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挑战一:备份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在集中式数据库时代,数据存储在同一台服务器或存储设备中,备份方案相对简单,只需定期将数据复制到备份存储中即可。然而,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备份时需要确保全局事务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传统备份方案的核心逻辑是“备份即复制”,备份系统仅仅将数据从生产环境复制到备份存储中,缺乏对备份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的检测机制。这种模式在集中式数据库时代尚能勉强应对,但随着分布式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传统备份方案的短板逐渐暴露。
挑战二:海量数据的高效备份与快速恢复
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体量庞大,往往是集中式数据库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传统备份方案在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量时,备份和恢复的时间都会大幅增加,无法满足企业对快速恢复的需求。假设某企业分布式数据库数据量达到60TB。如果采用传统备份方案进行全量恢复,可能需要60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企业的业务将处于停滞状态,无法正常运营。对于金融、电信等对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的行业来说,这种长时间的恢复是不可接受的。
挑战三:全局事务一致性恢复难题
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事务一致性要求传统备份方案无法满足。在分布式数据库中,一个事务可能涉及多个节点的数据操作。如果备份系统没有全局事务一致性恢复能力,恢复时可能会出现部分数据丢失或不一致的情况,导致业务数据的不一致。
挑战四:细粒度恢复能力缺失
分布式数据库的逻辑故障恢复需要细粒度的表级或记录级恢复,而传统备份方案往往只能进行全量恢复。全量恢复不仅耗时过长,还会对业务连续性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在数据体量庞大的分布式数据库中,全量恢复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企业无法承受如此长的恢复时间。
因此,传统备份方案在面对分布式数据库和网络攻击时,显得力不从心。其“备份即复制”的模式无法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尤其是在面对勒索软件等网络攻击时,备份数据可能已被污染,无法用于恢复。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分布式数据库的普及和应用,企业对于数据的备份与恢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二、 网络韧性背景下,数据也要有“韧性”
随着分布式数据库的普及和网络攻击的日益复杂,企业不仅需要应对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技术挑战,还需构建一套具备“韧性”的数据保护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指出,数字化时代需要打造韧性网络,夯实数字底座,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数据备份与恢复领域——数据也需要“有韧性”。
什么是“数据韧性”?
网络韧性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上,它强调“预防、抵御、恢复、适应”四大目标,确保企业在面对网络攻击时能够迅速止损并恢复正常运营。而广义的网络韧性则更进一步,它不仅关注已知的威胁,还能够抑制“已知的未知”或“未知的未知”网络威胁,实现信息物理系统或数字设施的可量化设计、可验证度量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可用性。
在数据备份与恢复领域,数据韧性意味着企业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防御能力,还需在遭受攻击后能够快速恢复数据,确保业务的连续性。这种韧性不仅是对抗网络攻击的盾牌,更是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稳健前行的基石。
深耕网络安全数年的瑞数信息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基于此提出了“数据韧性”的概念,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帮助企业构建起一道坚实的数据防线。具体来说,“数据韧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快速恢复、数据多副本和防篡改能力。
1、快速恢复——分钟级的业务连续性保障
在分布式数据库环境中,数据体量庞大,传统的全量恢复方式往往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企业无法承受如此长的恢复时间。
快速恢复能力是“数据韧性”的核心之一,它确保企业在遭受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运营。通过挂载方式实现分钟级恢复,无论是60TB还是更大的数据量,系统都实现分钟级的恢复,大幅缩短了恢复时间。这种快速恢复能力不仅减少了业务中断的风险,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强的业务连续性保障。
2、数据多副本——备份数据的多重价值
传统备份方案往往将备份数据视为“冷数据”,仅在灾难恢复时使用。然而,备份数据的价值远不止于此。通过数据多副本功能,备份数据可以转化为“热数据”,用于预上线测试、数据查询和报表生成等业务场景。这不仅提高了备份数据的利用率,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业务价值。
举例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多副本功能,快速生成测试环境,验证新功能的稳定性,或者利用备份数据进行历史数据分析,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数据多副本不仅增强了备份数据的实用性,还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业务机会。
3、防篡改——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在面对勒索软件等网络攻击时,备份数据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攻击者可能会在加密生产数据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污染备份数据,导致企业在关键时刻无法恢复可用数据。
防篡改能力是“数据韧性”的另一大核心,它通过数据检测功能,对备份数据进行数据库记录级的勒索加密检测,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勒索事件的及时应对。如果检测到备份数据被污染,系统会立即启动应对流程,确保企业能够使用干净的备份数据进行恢复。这种防篡改能力不仅提升了备份数据的可靠性,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强的安全保障。
通过这三大核心能力,企业能够在面对数据丢失、网络攻击等挑战时,依然保持业务的稳定运行,真正实现了数据的“韧性”。
在“数据韧性”的概念下,瑞数信息推出了数据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RDB),它不仅能够应对分布式数据库的复杂性,还能有效抵御网络攻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通过快速恢复、数据多副本和防篡改能力,企业能够在面对数据丢失、网络攻击等挑战时,依然保持业务的稳定运行,真正实现了数据的“韧性”。这种韧性不仅是对抗网络攻击的盾牌,更是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稳健前行的基石。
在“数据韧性”的理念下,瑞数信息重新定义了数据备份与恢复的边界。它不再仅仅是灾难恢复的工具,而是企业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的核心保障。无论是面对海量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还是应对复杂的网络攻击,具备数据韧性的解决方案都能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未来,随着分布式数据库的进一步发展,数据韧性将成为企业数字化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技术创新和理念升级,企业将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数字化环境中,始终保持业务的稳定运行,真正实现数据的“韧性”。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