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智能手机朝向全面屏迅速进化且呈现火爆态势的当下,原本被寄予厚望成为智能手机最佳补充甚至取而代之的可穿戴设备,却显得有些不温不火。甚至从其发展态势来看,俨然是要走向式微!近日就有消息称,苹果在国内发布的支持蜂窝网络的Apple Watch 3已经能够退货,且不受14天购买时间的限制。这并不是苹果“良心大发”,而是Apple Watch 3不管是自身表现还是在网络方面的支持都不够。
此外,据外媒消息称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宣布,正式停止制造可穿戴产品。而早在3年前,耐克就宣布停止制造可穿戴设备。两大运动品牌商在可穿戴设备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没成想最后却是以失败姿态黯然离场。那么,随着两大巨头的推出,是不是意味着可穿戴设备彻底要凉了?
从火爆到落寞,可穿戴设备愈来愈“凉”
曾几何时,可穿戴设备那是火爆到天际的节奏,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Fitbit、Jawbone等创业公司借助可穿戴设备一飞冲天,成为备受瞩目创业之星。苹果、华为、小米、三星等巨头企业也是纷纷在这一领域淘金,并迅速成为当中的佼佼者。而除了阿里、耐克等运动品牌之外,众多奢侈品牌如GUCCI、施华洛世奇等也纷纷入局。彼时,可穿戴设备可谓异彩纷呈。除了手环、手表等之外,还衍生出众多具有新奇、时尚等元素的可穿戴设备。
但从去年下半年至今,除了常规的手环、手表在更新外,却越来越少听到有关可穿戴新品的消息,且很多相关企业都表现出疲态。比如在今年1月,Fitbit由于需求萎靡不振,在去年12月中旬就已停产,导致股价累计下跌约43%。为什么可穿戴设备越来越不火了?问题就在于其既没有像真正的潮流之物那样漂亮、时尚,而且功能又不实用。
更关键的是,在经过数年发展之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还是很“简陋”。依然只是在步数统计、卡路里消耗、监测睡眠/心跳等功能上原地打转,根本没有真正的进化。而有了超前的概念吸引业界和大众注意后,却又难以落地。再加上每天都要充电的繁琐,最终导致人们对可穿戴设备只是抱以尝鲜态度,随后就避而远之。不再受宠的可穿戴设备,自然也就愈来愈“凉”。
转向另一个方向,可穿戴应用仍大有可为
其实就绝大多数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来看,似乎是走错了方向。它们总是想脱离智能手机而独立存在,甚至是想取而代之。如果按照正常的进化形态看,自然是有可能的。但可惜的是当下的技术并没有进化到一定高度,导致可穿戴设备空有野心,却并无化为现实的实力。不仅没能“遏制”智能手机的火爆势头,反而是将自身的弱点全部暴露出来。
而就目前来看,可穿戴似乎要回归初衷,开始“自觉”地成为智能手机的“附庸”。比如阿迪达斯官方就表示,未来将在Runtastic应用和阿迪达斯运动应用开拓,从硬件转到移动应用的研发。此外,包括苹果在内的重点企业也是在应用层面发力。也就是说,可穿戴厂商正在纷纷转型,从硬件领域抽身出来,专注去做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发力。
其实,可穿戴应用上的诸多功能还是被人们所需要的。只是此前的可穿戴设备并不能将相关功能完全承载、展现出来,还是需要依靠智能手机作为终极媒介。而在转向应用领域后,可穿戴仍然大有可为。
一时火爆终究非长久之计,长远发展还要看硬实力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其实和团购、共享经济等颇为相似,都是在初始阶段或者发展中期超级火爆,相关企业层出不穷,热钱也是纷纷涌入。但直到大潮退去,才发现很多只是在裸泳罢了。只不过是当时的火爆态势掩盖了很多问题,没有让矛盾集中爆发出来。
一时火爆终究非长久之计,长远发展还是要看硬实力。可穿戴设备的没落,其实就是因为没把“内功”练好。如果当初能不玩那么多噱头,稳扎稳打地把技术提升上去,或许就不是现在的悲催态势了……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