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抖音知识赛道,开打「稀缺」牌

    2025年04月29日 14:22:24   来源:降噪NoNoise

      在求知若渴的互联网用户面前,「冷门」知识这个概念几乎被改写。

      人文社科知识创作者、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院派Academia 最初心里有些没底。他在抖音上做了一期长达一个小时的视频,梳理美国金融市场过去30年的变化,讲述美国资产管理行业为什么在过去十年突然强势崛起,甚至取代了投行PE在过去的主导地位。

      原以为内容过于小众、会劝退大部分用户,结果这期视频拿到了10万点赞和5万多的新增关注,来自富达投资、贝莱德、高盛、纽约银行的金融从业者纷纷在评论区「现身说法」,交流火热。

      你永远猜不到有多少网友在视频另一端偷偷学习。17万粉丝跟随螳螂爱好者@Jason(浴桶)的自然笔记,深入亚马逊雨林找虫子;还有132万网友跟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粒子宇宙学》公开课,探索整个宇宙与物质世界起源。

      自从发布450分钟读完《红楼梦》的@米三汉 和240分钟深度解读《白鹿原》视频的@一只萧包子 等一批知识博主在抖音实现破圈,越来越多的知识创作者涌入短视频平台,探索深度知识的多元化表达。以至于有网友调侃,现在一打开抖音精选,「知识以一种抽象又歹毒的方式进入了我的脑子。」

      只是,当短视频用户「学习」氛围渐浓,抖音开始面临新的考验——知识内容要如何做深做透,做出差异化?

      01

      知识内容的四个基本盘

      去年11月24日,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学者、讲席教授叶嘉莹教授逝世。为了纪念这位「诗词的女儿」,南开和北大出版社在抖音、抖音精选推出了12门叶嘉莹教授的公开课与讲座。

      听完课的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下真挚的感想,「请务必保留视频,我孩子需要看」「叶老师离去,我一边上班一边听讲」「可以保留久一点吗?」……

      数据显示,仅《人间词话七讲》一堂课,就有137万网友在线重温。这也印证了「短视频平台用户喜欢短平快」的社会刻板印象需要被打破,抖音用户也喜欢有深度、高价值的知识内容。

      其实在2024年之前,知识博主之间交流时经常会问一个问题,有没有开始做抖音?抖音需要长内容吗?需要深度内容吗?这里有个潜台词,深度知识天然是有隐形门槛的。在视频用户中,这个门槛是「刷」和「追」的区别。

      @学院派Academia 犹豫了很久。最初他把长篇大论拆碎成短平快的切片,比如一期30分钟的视频分6期发,但效果不温不火。软件测评科普博主@苏星河牛通最开始也没有抱有期待,只是顺手将视频内容同步分发到抖音。

      但从去年开始,抖音知识赛道出现一个新趋势——拥抱中长视频、为用户提供深度精神漫游的垂类内容成了爆款制造机。在人文领域,@米三汉 解读《红楼梦》的视频,累计获得3.5亿次播放量、1200万点赞; @东兴苟十三 讲失意者苏东坡一生的视频,获得超174万点赞、5万多条评论;在物理科普领域,@迷因水母 用二次元特有的动画方式讲解牛顿生平,单期视频获得362万点赞。

      无论是表达形式,还是内容丰富度,抖音知识类内容都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传导至内容消费端,过去一年,抖音超长知识视频收藏量增长223%,分享量增长275%。

      内容生态的变化,不仅吸引@苏星河牛通、@学院派Academia 这样的硬核知识博主开始转移阵地、在抖音放开手脚做深度内容,也吸引垂类赛道新的创作者加入。

      比如当下炙手可热的宇树科技,其市场负责人称,从去年的超长知识视频到今年的小众稀缺和硬核极客,宇树从抖音这种「专业内容+趣味表达」的内容生态中,看到硬核科技企业与大众对话的一个新形态,并准备在近期搞一场机器人格斗直播。

      一个新的内容场正在聚起来,此时抖音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趋势放大并做出内容独特性?

      从4月24日发布的「2025抖音知识创作砥砺计划」来看,平台今年的发力维度有两个:纵向,给资源给流量,将重点内容方向做透;横向,帮创作者「名利双收」,全年深度服务1000名优质创作者。

      具体而言,抖音知识的流量和资源将聚焦自然科普、前沿科技、人文社科、名校名课四大创作方向;与此同时,通过作者成长、创作变现、出版计划三个专项服务体系,帮助知识博主体面挣钱。

      在《降噪NoNoise》看来,这些举措背后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抖音知识渴望挖掘稀缺性优质内容,并通过优质内容的体系化来构建护城河。

      02

      制造「稀缺」

      在一个内容生态的不同发展阶段,「稀缺」有不同定义。稀缺的有可能是内容深度、创作视角、表达方式,也可能是新的领域。

      举个例子,同样解析《红楼梦》,抖音创作者@1379号观察员 从「荣国府的年度财报长啥样」切入,@张志浩在剥柚 选择聚焦红楼人物品评,探讨诸如林黛玉是否情绪稳定等话题;@正电兔 则从情节解读、人物影射解读树立自己的内容风格。

      尽管视角不同,但这些创作者都做出了用户认可的爆款内容。

      在表达方式上,抖音粉丝超450万的@迷因水母,开辟了用精美二次元动画讲述科学家轶事、战争奇闻的风格,令网友眼前一亮。当然这份「独特」的制作成本也不低,我们在同@迷因水母交流时得知,其视频前期每分钟成本要1万元左右,远高于视频行业平均水平。

      在细分领域中,2024年上半年最先爆发的是名著/影视解析类优质内容。为了丰富抖音知识用户的内容供给,抖音去年继续通过专题活动等形式,扩大科普、科技、大学公开课等类别的内容池。

      通过过去一年的「大基建」,我们看到,抖音知识持续补齐了各内容类别,开始进入做透主要垂类赛道,扩充深度内容、稀缺场景的新阶段。此时的平台不只沿用流量激励的手段,也开始下场撮合资源、策划各种联动,帮助创作者提高站外影响力和变现能力。

      比如在科普领域,抖音将携手国家林草局共建自然奇境科普季,覆盖大熊猫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五大国家公园,为创作者提供稀缺创作场景,让科普内容上升到next level。

      这背后源自对用户需求的洞察:用户对青山绿水的大自然有天然向往,跟着博主沉浸式体验是最直观的自然科普课。

      沿此逻辑,抖音在人文领域策划了三苏祠、武当山、岳阳楼等10大中国文化地标探访活动,通过创意策划、共创直播等方式助力人文内容破圈。在校园内容领域,今年将重点推出200门以上高校名课,与知名高校共建超过20个学科名片。

      年初被DeepSeek点燃的AI和前沿科技,是抖音今年重点关注的另一个内容方向。通过「AI新星计划」以及极客活动,抖音希望推动创作者与超30家科技先锋企业探访合作,揭秘科技前沿趋势。

      抖音应该是希望通过IP活动、场景挖掘以及流量算法优势,进一步撬动稀缺内容的价值。

      这是因为,稀缺内容不仅吸引更多用户,其影响力往往具备长尾效应,有些甚至能成为某个垂类的权威「底稿」、经典「文献」。@学院派Academia 在抖音知识创作者交流日活动上提到,从涨粉来看,那条分析美国资管行业的长视频至少传播了三波——随着不同时期出现的相关热点新闻,比如某个金融事件、某个经济数据发布,内容又被算法推荐给新的人群。

      在@学院派Academia 看来,这说明抖音用户对于高质量、成体系的甚至是偏学术化的内容,有着持续需求,而平台算法能随着用户兴趣点的演变,不断为内容找到新的观众。

      平台追求稀缺内容,除了满足各类用户需求,或许还有一个竞争考虑——内容平台需要差异化,需要有自己的独特标签。

      03

      知识拆墙:

      从渠道普惠到内容平民化

      知识传播领域从来不缺少「偏见」。《降噪NoNoise》此前曾写过《一家县城书店的坚守》:北京甜水园图书市场的书商、出版社的业务员、从一线城市返乡的媒体人,都觉得县城的人「不认」文史哲典籍。只有书店老板坚信,读书的品味是需要培养的,市场也是可以培养的。

      那家书店至今稳稳地开了20多年,成了县城读书人的一处精神港湾。

      从大学、公共图书馆、书店到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知识的「围墙」被一层层拆掉。如今知识博主们用「专业+趣味」进一步降低了新知的获取门槛,也让短视频跳脱社会刻板印象,成为推动知识普惠的重要渠道。

      围绕知识普惠,无论是流量扶持、资源链接、商业变现,亲自下场的抖音都有一种快要把自己变成服务机构的架势。

      而抖音之所以能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不仅包括公开信息中那些标杆爆款视频的夸张数据,也包括知识内容供需的变化趋势,比如最近几个月,带大家做数学题、经典文本诵读、女性文学解析、用地图推演还原历史、水族馆点评等小众内容,都在平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受众群体。

      一名抖音网友在「表白」某科普创作者时提到,自己因为一期牛顿视频痴迷上了物理学。

      之前也有人质疑,一些短视频用户的「好学」,只是让知识类中长视频在收藏夹里吃灰。科普博主@苏星河牛通 则从后台数据看到另一面。他的软件测评内容,通常前半部分是使用教学,后半部分是产品思维科普,从评论区能看出,粉丝互动大都是看完科普部分才发布的评论,完播率不是问题。

      有科技博主告诉我们,抖音的互动氛围其实也很友好。这种友好,除了内容讨论层面,还有宽容度。在其他平台,博主接商业合作可能会被吐槽为「恰饭」,但在抖音上,粉丝会表示理解,比如当一个粉丝吐槽看到「广子」,其他人会说,好事,博主不赚钱,怎么更新年度视频。

      粉丝互动对于创作者来说属于即时反馈,互动氛围有时直接影响创作者对内容价值的感受。有粉丝听着@东兴苟十三 的辛弃疾视频,忽然泪流满面,「辛弃疾真的好可惜,生不逢时」,这让@东兴苟十三 意识到,长视频非但不会劝退用户,反而能跟用户形成更加深远的连接。

      频出爆款的@学院派Academia 也发现,抖音用户欢迎有理有据、逻辑清晰的观点输出,大家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情绪共鸣,更是有深度的、能引发思考的内容,「关键你敢不敢做‘难’的东西,你相不相信你的内容价值,以及你信不信你的观众。」

      在一个日活破6亿的平台,选择「相信」的知识创作者,相当于同平台一起推进一场打破偏见的知识拆墙运动。那些深度且有趣的走心创作,正让知识加快从渠道普惠走入内容平民化的新阶段。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即时

    新闻

    明火炊具市场:三季度健康属性贯穿全类目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企业IT

    重庆创新公积金应用,“区块链+政务服务”显成效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3C消费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高能实力,创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

    研究

    中国信通院罗松:深度解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9月14日,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专题论坛在沈阳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