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机器人真的可以拥有人类的情感与思维吗?智能计算究竟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5月26日,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之江实验室举办“五三〇”浙江省实验室开放日专场活动,带着公众零距离体验AI“黑科技”,与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一道,共同对谈人工智能的当下与未来。
本次活动在各大客户端进行同步直播,超过300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互动交流。
一场有深度的分享与对话
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发展”这一主题,开放活动以一场“之江讲坛·探客对话”拉开序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潘云鹤一出场,以他标志性的笑容,引得“迷弟迷妹”们欢呼。他表示,当前人类正经历一次新的科技与产业变革:数智化,而数智化变革是在信息一物理一人类社会的三元空间中进行的。
紧接着,话题来到了潘云鹤一直关注的Al2.0。他认为,AI2.0的关键理论与技术包括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这些技术可以在智能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方向获得强有力的应用。
“但是,我感到对本轮AI发展起核心引导作用的并非算力、算法、数据,而是深度神经网络理论与模型,以及AlphaGo、AlphaFold等突破性创新应用。”身为一名战略科学家,潘云鹤对现阶段中国AI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来自杭州高级中学的一名学生向潘云鹤倾诉说,自己喜欢人工智能方向,但又心有迷茫,担心自己无法坚定信念,所以科学家是如何找到自己研究方向的呢?潘云鹤大声为他鼓劲:“大胆地向人工智能这个方向前进!”他说,每一位科学家都是这么一步步走来的,自己是如此,未来的大学生也应如此,如此才不辜负自己的热爱。
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向公众科普“机器人:想要成人不容易”的科研心路。
他以开篇一句“洗衣机是不是机器人?”的疑问,启发公众思考。朱世强认为,机器人属于新兴技术,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其概念会变化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或不确定性,这是正常现象。多年前,他在自己著的教材引言中写道:“我们一直试图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就像其他所有的技术领域一样,但始终未能如愿。”
机器人究竟会不会消灭人类?不少科幻电影中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朱世强解释说,首先机器人是人创造的,智能易得,智慧难求;再者,机器人很难形成人类的创造力和变革力——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此外,机器人只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主动权永远在人类手中,生产力的主体永远是人,能够创造高级智能体的智慧,也一定能够管理它。
对谈中,朱世强还聊到了之江机器人布局思路:让机器人更聪明、让机器人更强壮、让机器人更可亲、让机器人走向更远。
“未来,机器人还会不断演化,会连同其他各种现代科技一起深刻改变世界,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他说。
一次有温度的科技成果展
图像触觉感知技术、深度学习成像算法、大视场共聚焦拼接……一系列专业术语背后,科技改变的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此次开放活动,之江实验室集中展示了一批“有温度”的科技成果,让观展者感受到科技向善的力量。
“西湖十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境内。”视障志愿者陆林松通过智能盲文学习机读出了教学机内置的盲文学习资料。“有了这台机器,我们视障人士‘读书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据类人感知研究中心陶文韬介绍,项目组研发的这台数字化盲文感知设备,集成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技术,能够同步实现摸到盲文、听到语音等功能,促进信息无障碍建设。
一台PET/CT机吸引了观展者的目光。之江实验室智能PET/CT医学影像系统的一个关键核心技术就是“低剂量PET成像”,能够在减少身体扫描50%辐射剂量、头部扫描70%辐射剂量的条件下,获取更清晰的PET图像和更强的小病灶检测能力。“先进的算法,极大地提升了医学成像的精度,这种为百姓带来福音的科技成果让我倍感温暖。”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左伍衡表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画面感极强的诗句,能否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自动生成短视频?之江实验室科艺融合中心给出了答案——通过语义与视觉的跨媒体智能计算,能够筛选出与剧本语义相匹配的候选场景与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相应的短视频生成结果。“这项技术的突破,为智能化影视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高级研究专员毛瑞琛介绍。
在之江实验室,AI与人文的交融还体现在艺术领域。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的落地窗边,弹琴机器人“晓乐”正在弹奏《菊次郎的夏天》。“我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就是赋予弹琴机器人一双能够观察世界的眼睛,用视觉定位的方法让机器人精准识谱与演奏。我希望用科艺交融的科研成果,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我想这也是精神共富的一种体现。”钟灵与“晓乐”的人机合奏为观众带来了科技之美的享受。
一场多跨度的科普圆桌派
育种、天文、材料、基因、制药这些科学领域与智能计算相遇,将产生什么样的反应?之江实验室总工程师赵志峰、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总架构师潘爱民,以及智能计算平台研究中心专家——计算材料方向张金仓、计算育种方向徐晓刚、计算天文方向冯毅、计算基因方向唐进、计算制药方向陈广勇共同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数字反应堆跨界科普圆桌派。
——智能计算就是要解决当下计算不够聪明、不能节能、不够便利的三大问题。实现路径有两条:一是工程科技创新,例如广域协同计算;二是生物启发,例如类脑计算。之江实验室数字反应堆是一个全新的计算科学装置,通过整合通用计算集群、智能超算集群以及类脑计算、光电计算、图计算等新型计算算力资源,构建反应堆操作系统,为复杂的计算任务调度最优计算资源,适配最佳计算方法,形成最优结果,赋能科学研究、社会治理及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天眼每天的观测数据量接近100TB,每年的数据量在20PB左右,这些海量的数据面临传输、存储、分析等困难。通过智能计算可以深度挖掘 FAST高时频的宇宙信号采样数据,发现更多快速射电暴、脉冲星等候选体,探索宇宙的“时间前沿”无人区。
——我国的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通过计算育种加速大豆种子的培育迫在眉睫。我们搭建了一个计算育种平台,同时依托育种知识库正在研发智能预测模型,希望能够解决设计育种效率低下、表型解析严重不足等问题,大大缩短育种时间,用尽可能短的时间筛选出好的品种,解决种业“芯”问题。
“与科学界大咖面对面交流,学习科学前沿知识,让我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当前智能计算全方位的应用,也能够激励我向相关方向努力探索。”杭州高级中学王嘉懿同学说。
分享人工智能科学前沿,传递科技的温度与情怀,提升社会公众科普素养,这是我们举办开放日活动的初心,致敬所有为科技进步而拼搏的奋斗者!
在“五三〇”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为充分展示我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的丰硕成果,增进公众对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的认知力,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共同组织开展“智创未来——之江青年科学家论坛”活动,分别邀请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甬江实验室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合举办3场开放日活动。通过讲坛、沙龙、对话、云游等多种形式,直播展示实验室科学家风采及前沿科技成果,以提升实验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