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伊婷
编辑/大风
距离华为不造车的承诺失效,只剩下一年时间。
别看华为一再强调不造整车,任正非甚至表态,以后谁再提造车,谁就调岗,其实人家背地里除了不造整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已经插了一脚。要知道当初华为也是像这样强调自己不做手机,可手机却成了华为的支柱业务。
手机的成功经验能否移植到汽车身上,我们不得而知。但华为渴望造车的心,路人皆知。
光是组织架构调整,就能看出华为对汽车事业的偏心。2019年华为正式成立了汽车BU,到了2020年,汽车BU就从ict调到消费者BG,由更为激进的余承东掌舵。2021年华为校招增加的几百个名额,几乎都给了汽车BU。
现在华为除了ICT业务外,其他五个部门都和汽车有关。海思提供芯片;终端BG负责售后,华为云计算提供车载云服务;数字能源业务提供充电桩;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研发智能驾驶。
汽车业务被华为摆在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为了啃下这根硬骨头,华为在汽车上投入很大,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华为图啥呢?
如今的华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造车。
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华为的手机业务受到沉重打击,已经丢失的市场份额很难再捡回来,再加上手机市场已经接近天花板,华为也没有新故事可以讲。一直以来强势的消费者业务,2021年收入同比跌了一半。
但华为的目标已经不再只是活下去了,押注新能源,才是它的最大胜算。
首先,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足够大,拥有足够的想象空间。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在8105万辆左右,其中,中国占了2627万辆,同比增长3.8%,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
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06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了1001万辆,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而有分析师表示,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50%前不会降速,只会越来越快。
再加上,接下来全球的增量市场,几乎全部来自电动车。依托信息通信、5G等新技术新风口,更多与汽车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将会涌现。
而特斯拉在技术和收费模式上被广泛接受,也让科技企业看到了智能汽车的可能性,或者说,软件定义汽车的可能性。华为最大的优势,恰恰就是智能化技术。电池电机、激光雷达、AI算力、自动驾驶、生态系统……华为从手机业务开始积累的实力,在汽车业务上有了用武之地。
最后从商业角度来看,华为也必须进入汽车领域。
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打造自己的终端生态链,智能汽车也被看作是“带轮子的超级手机”,未来最重要的终端。
所以跨界造车已经成了最流行的风向,不管是科技企业,还是手机厂商,又或是房地产公司,基本上能叫得出名字的企业,都要来分一杯羹。甚至吉利汽车还要回过头去造手机。
为什么企业这么重视终端生态呢?举个例子,用惯了苹果手机的人,第一时间也会考虑苹果的手表、耳机、电脑。谁能把终端打通,实现万物互联互通,谁就能赢家通吃。
余承东接手后,华为步子迈得更大了。本来只想做新能源车界的博世,但现在华为想做新能源车的特斯拉。从供应零部件,到提供智能座舱全栈解决方案,再到提供终端服务,一步步逼近造车腹地。这也恰好对应了华为的三种业务模式,标准化的零部件模式,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
今年2月,华为和金康赛力斯深度合作,正式推出问界M5。这辆车可谓是华为的第一个亲儿子,第一个用上了鸿蒙智能座舱系统,由华为参与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相应的,华为也不遗余力地在各个场合为问界M5站台,余承东更是夸下海口,给M5定下年销30万辆的目标。
6个月后,华为的第二个亲儿子,问界M7也上市了。在华为概念加持下,这款车型的销量和背后公司小康的股份,双双暴涨。
光是跟华为合作,成绩就如此喜人,那么如果华为直接下场造车,结果会如何呢?
值得注意的是,问界的这两款车型,更像是华为造的车,真正的车企赛力斯更像是一家代工厂。而说是亲儿子,华为引以为傲的ADS高阶自动驾驶,却还是有所保留,并没有出现在这两款车型的配置上。
随着造车界限越来越模糊,华为恐怕也不会甘心只做合作商。要想在汽车界立足,华为就需要一款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汽车。到明年华为不造车的承诺就会过期,那个时候,华为再说自己不造车,恐怕余承东就第一个不答应。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