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互联网巨头阿里、百度、京东在核心业务之外有不少动作引起较大关注,纷纷将旗下业务拆分融资或拆分上市。一时间,不少孵化于互联网巨头旗下的独角兽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不论是打新还是认购,投资者对此都是热情高涨。
先有阿里的蚂蚁集团将要登陆港交所跟上交所;随后京东旗下京东数科、京东健康分别登陆科创板跟港交所;9月30日,百度宣布旗下小度科技完成独立融资协议的签署,投后估值200亿元或将加速国内上市。
为何在相近的时间内,互联网巨头都有拆分旗下业务融资或者上司动作,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拆分旗下业务这一动作又会对互联网巨头的生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孵化于巨头旗下,独角兽估值身价都不低
从阿里、京东、百度近期的拆分子业务的动作来看,覆盖金融科技、互联网医疗、智能音箱等领域,而这几个领域都算是热门投资风口。而在这几个巨头之前,此前金山软件分拆金山云、网易分拆网易有道、腾讯分拆腾讯音乐等都已经吸引不少关注。
这次从蚂蚁集团、京东数科、京东健康、小度科技对外披露的信息来看,这几个"富二代"估值身价都不低。就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蚂蚁金服估值2500亿美元、京东数科估值超2000亿、京东健康估值超300亿美元等。
这些独角兽能够达到这么高的一个估值,也并非主要依赖互联网巨头的影响,从他们披露的招股书来看,在核心数据上的表现还是受到一定认可。
以蚂蚁金服为例,在营收上,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3.96亿元人民币、857.22亿元人民币、1206.18亿元人民币、725.28亿元人民币。在净利润上,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蚂蚁集团分别实现净利润82.05亿元、21.56亿元、180.72亿元和219.23亿元。
目前来看,这些互联网巨头拆分业务的时间也较为集中,到底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这些互联网巨头会不约而同的在这个时间点上分拆业务IPO?背后的共同原因或许值得美股研究社来深挖一下。
掀起拆分上市浪潮,为何互联网巨头在这个时机点密集行动?
互联网巨头的独立业务融资上市已不是"新"闻,这两年腾讯、网易、金山软件、京东等都有这样的分拆动作。但近期以阿里、京东、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在相近的时间内,纷纷将旗下业务独立融资或者独立上市就有点让外界好奇,为何他们会在这个时机点密集拆分?在美股研究社看来,或许主要跟下面两个方面原因密切相关。
1、 中概股在美股估值被低估,借分拆子业务有助于提升估值
今年赴美上市的公司仍然不少,虽说热情依旧,但在美上市后中概股都面临估值偏低。由于中概股主营业务却在中国境内开展,境外投资者对中概股的实际经营状况并不了解,中概股受到"估值歧视"。长期以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纳斯达克中国科技股指数表现均弱于美国主板市场。
在资本市场,整个市场投资者对于中概股的整体估值,越来越依赖于参考其历史以及现阶段盈利能力,而对于公司目前业务的多元化以及未来实现盈利空间,没有给出足够大的价值空间。在这种前提下,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互联网巨头旗下都有发展不同的业务。
对于不少中概股来说,要想提升估值除了靠挖掘新的增长点之外,他们也会将旗下子业务分拆出来,也是一个刺激估值上涨的一个重要举动。借助这些子业务分拆上市之后在资本市场获得一个较好的股价表现之后,这也会让这些中概股借此获得一个重新估值的机会。例如网易旗下网易有道上市后,今年以来股价表现上涨超70%,一定程度上也提升网易整体估值。
2、 政策对科创板、港交所不断利好,优质中概股愿意子业务在国内上市
与之相对的,国内资本市场给予互联网企业更高的估值,已经盈利的东方财富网在A股上市后,其市值上升为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20强。对于中概股来说如果选择A股上市,还是有一定困难。但近几年国内为了鼓励更多企业在国内上市,不论是港交所还是科创板都有推出诸多利好政策。
为了吸引更多中概股二次回归,港交所于2018年4月30日通过改革后同意同股不同权的企业在香港进行第二上市,这一政策极大的激发了中概股回归港股浪潮。据统计,自去年11月以来,至今已有阿里巴巴、京东、网易、百胜中国、中通快递、华住集团、再鼎医药、宝尊电商等8家公司完成了港股二次上市。
二次回归港股是不少中概股的选择,对于一些互联网巨头来说,他们也更愿意将旗下子业务在国内上市。除了港交所之外,科创板跟上交所也是一个重要选择。
据悉科创板也迎来不少科技巨头的登陆,尤其是中芯国际是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如今市值更是高达1394亿港元,是科创板"芯片第一股"。
开市将满一周年之际,市场期待已久的再融资规则也于7月3日正式出炉。随着科创板再融资办法出台,是继重大重组规定又一重磅政策。这一政策将利好科创板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迅速做大做强,同时也直接利好券商的投行业务。这也是为何以金山办公,京东数科都会选择在科创板上市。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互联网巨头会在近期拆分子公司上市或者融资,借助政策利好,这确实也会吸引他们愿意将旗下子公司在港交所、上交所或科创板上市。在上市后,这会给这些巨头带来什么?
分拆上市之后,互联网巨头或借此迎来双赢
回顾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发展的路径,不仅继续在核心业务上继续筑高竞争壁垒,我们也看到这些互联网巨头的生态越来越繁荣。
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当旗下子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考虑将他们独立出来,这也是我们近期看的的有这么多独角兽都选择在不同地方去上市。互联网巨头分拆子业务融资或者上市之后将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
从短期来看,互联网巨头将旗下业务融资其实是个双赢的局面,子业务融资后有更充足的资金发展,另外背后有巨头扶持,在各种资源层面也是有很大发展优势。
一方面,这些子业务在进行独立融资之后,后续运营模式将更为灵活,后续发展有望引进资本、人才、战略合作伙伴等,引入这些外部资源后,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释放生态效应,推动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经过几轮融资过后,这也为他们上市打下一个基础,进入资本市场后有望迎来更多投资者关注。
另一方面 ,互联网巨头也将会继续源源不断地对他们提供技术、资源等扶持,这也有利于他们在所处行业内继续发挥领先优势。
从长期来看,互联网巨头将这些业务分拆上市其实也是在为实现长线价值做铺垫。不论是独立融资,还是冲击各个股市板块,都会让资本市场重新评估这些互联网巨头旗下的业务:将这些业务或者产品单独融资,在估值上拥有更大空间。
不论是蚂蚁金服还是京东数科虽说登陆的板块不一样,但都是作为第一股登陆,这有望为他们带来更高的估值。随着子业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受到投资者更大的关注,这也会让互联网巨头在未来借他们实现估值上的突破,继续享受资本市场带来的红利。
目前来看,以阿里、腾讯、百度、网易、京东为代表的巨头分拆子业务上市已经开了个好头,或许很有可能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在其生态逐渐壮大的前提下,这也有很大可能会将他们的业务或者产品分拆上市,可以预见到的是互联网巨头将借这种生态布局有望在估值上实现更大突破。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