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销694.5万台,同比增长4.52%;出口343.9万台,同比下滑5.07%,这是产业在线所公布的9月份中国空调产业的产销数据,如果回忆一下今年7月份8月份国内当时的天气状况,就可以知道9月份的排产走势应该不会差。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了看,家用空调的终端内销市场实在是不忍直视。
线下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17.37%,销售量同比下降了24.18%;线上市场销售同比下滑0.21%,销售量同比降幅为3.44%,哪怕拥有一个近年来最为有利的天气条件,奥维云网所公布的1至9月份的数据,却直接将刺骨的寒意传递到了每个厂商的面前。
留给所有厂商的2022年就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空调产业年度销售规模的下滑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寄希望于淡季去扭转一个市场的短期走势基本就是镜花水月。然而,在这每况愈下的市场中,有些企业的努力,正在把空调产业带向另外一番天地。
空调行业规模化山丘的另一侧,或许就是巴菲特所说的长坡厚雪。
1
这个企业已经很少有人去关注,市场上也鲜有他们的声音,二十五年之前这家企业连格力和美的都只能望其项背。10月29日,春兰股份公布了三季报,前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了20.8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6.33%,尽管在市场端已经式微,但是空调仍然是春兰股份的主营业务之一,只是让春兰股份在2022年前面九个月能够量利双增的核心并非是空调。
之于大型白色家电企业而言,空调是真正意义上的业务主心骨,尤其是格力电器。从前三季度看,格力电器完全彰显出了在空调行业的龙头地位,1至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483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归母净利润183.04亿元,同比增长的幅度达到了17%,其中第三季度的营收和净利同比增幅都超过了10%。值得一提的是,格力电器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增加了16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47%,说明经营端的表现尤为靓丽。
美的集团的现金流也在增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增幅为5.6%。在今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的营业收入为2704亿元,同比增长了3.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3%。在B端业务上增幅更大的美的集团,营业收入占比最高的仍然是消费电器类产品,而空调业务同样占据核心地位。从台套数来看,美的空调的内外销总量最大,空调业务的稳定向上给整个集团的营收和净利增长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
作为空调行业三巨头之一的海尔,今年在空调业务上的表现同样亮眼,上半年空调业务收入达194.06亿元,同比增长了10.3%,第三季度的表现依旧优异,高端品牌和产品的不断增长,驱动着整个市场的结构化升级。
还有海信家电,家用空调和中央空调都处于增长通道之中,不然也不会有14%的前三季度收入增幅和15%的归母净利增幅。长虹美菱亦是如此,前三季度这家上市公司营收153.75亿元,同比增长10.49%,空调的增长给予了相当大的动力,其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空调业务收入约为53.51亿元,同比增长了35.16%,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52.33%。
从上述上市公司公布的企业数据,及过程中在市场端的表现就可以看出,空调业务是各个大型白色家电企业的基石所在。空调业务的上下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的营收和净利的增降。对比空调行业的宏观产销数据,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与整体走势显得大相径庭,行业向下,上市公司向上。不要以为是头部效应在扩大,事实上,一些中小品牌的状况比外界想象中的更好。
2
11月6日是星期天,就在这一天,一家空调企业的总经理在他的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并配了四个字:“上梁大吉”。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制造基地,按照他们的建设进度,明年新春过后,中国空调产业又将迎来一个新锐力量。事实上,在过去几年,这家企业已经通过外部资源的整合方式,在国内空调市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与此类似的是,位于安徽滁州的飞利浦空调制造基地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如一切顺利,2022年内即可实现投产。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至少有五个空调品牌正在新建或者是扩建制造工厂。需求端的规模在不断下滑,制造端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中小空调企业在2022年的生存发展境况其实要比过去一年更好一些,有好几个企业告诉笔者,他们在今年的产销规模有望创下历史新高。当整体市场陷入存量化之后,上市公司和中小规模企业都在增长,这种看上去颇显诡异的现象背后,其实还是在于大型家电企业的调整举措有关。
直接讲,就是因为大型家电企业从去年年底开始到今年旺季之前,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连续型的涨价,当大品牌与中小品牌之间的价格落差越大,中小企业的价格竞争力提升就越明显,由此而形成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
企业的诉求变了,当前两年各种要素资源成本不断上升的时候,很多公司不得不通过涨价的举措来消弭这种压力。如果说大型企业是在追求高质量增长方式,打造更强的盈利能力,那么中小规模的企业则是快速贴近市场,追求更大的规模化空间。
大型企业和中小品牌之间的竞争从未像2022年如此相对和谐、各取所需,中国空调产业的生态环境正在朝着更为优良的方向演进,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消费分层化趋势愈演愈烈。
3
如果仔细去研究今年各个上市公司的三季报、半年报乃至去年的年报就会发现,他们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普遍都在增长,通过技术和产品端的创新来创造需求是大型企业的产业责任。所有企业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美的集团今年四个B端业务板块的增长幅度都超过了C端业务,创维、康佳、TCL等等都在发力新能源,任何一个企业其实都明白,存量化的空调行业,后期的规模化增长动能只会越来越低,要不是房地产业务有所起色,春兰股份的量利双增幅度也许就不会这么出彩。
但空调市场的结构化增长正在绽放更大的空间,当空调产品在今年1至9月份于线上线下两线市场量额俱降的实施,均价却在上升,线下零售均价涨了340元,线上零售均价涨了100元左右。除了企业主动的价格调整行为之外,中高端产品和品牌销售占比的扩大,为均价的上行提供了重要助力,看看卡萨帝和COLMO不断增长的销售数据,就可以明白品质化消费需求的增量机会。
尽管整体经济形势压力重重,然而对于高净值人群而言,对空调及其他家电的高品质需求,不会因此而弱化。高端化所产生的收入和净利,是上市公司的财报上一道尤其靓丽的风景线。
除了头部企业和上市公司之外,很多的中等规模发展的企业其实也都在强化和产品创新,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博通过研创出穿戴式空调后,一举成为了一个阶段性的社会热点,11月初,美博又签约深圳中塞女排,期待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再次突破。
今年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外资品牌在国内市场明显发力,除了飞利浦空调之外,松下还通过聘请杨超越为形象代言人,进行品牌的推广和助力市场的拓展。
还有,线下渠道在2022年被企业再次重视,不仅仅是各个大型家电企业,大量的中小规模的企业都在通过渠道面的扩展而带动自身出货量的增长。在空调这个产业领域内,渠道导向似乎总是不会过时;更何况,在互联网已经渡过了红利期之后,经历过之前线上平台破坏式冲击的线下渠道,生命力和竞争力也得到了淬炼。
有潮起必有潮落,三年之前当国内空调市场的出货量将近一亿台的时候,就意味着一个高峰就此形成,就像是之前两年出口量持续增长而今年遭遇下滑一样。只是,以往整体上总是偏执于量化规模的企业、行业,都在理性地对待量与利的均衡。当规模化的增量难以获得,以利为核心方能让企业活得更久、更富质量。(陆行舟)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