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执行院长刘洋带领团队研发了“AI医院”系统。最快明年上半年,21个科室、42位AI医生将在“AI(人工智能)医院”线上“坐诊”。在AI医疗相关产品不断出现的同时,技术同质化问题也普遍存在,如何化解?值得业内思考。
AI医疗应用范围广泛
“AI医院”刚发布,就引发热议,大家最关注的问题是——AI医生的诊疗准确率是多少,会不会误诊?“AI医院”项目成员、学院助理研究员马为之表示,“AI医生还在持续训练中自我进化,关键就在于构造多样化的AI患者。系统已经构建了超过50万个AI患者——来自不同国家地区、覆盖各个年龄段、患有不同疾病。”
目前很多地方都有AI医疗的相关应用。例如,在中国电信翼支付客户端、中国电信ITV平台、天翼智慧社区公众号、智能音箱等,就能看见全新上线的“AI全科医生”应用,该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生大脑”,用户可实时与医生进行在线交流,并且支持12000多种常见疾病、125种罕见疾病的咨询,实现纸质医学检查报告的拍照上传诊断,其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8%以上。
“医疗+AI”是行业发展趋势
在现代医院的每个角落,AI的身影无处不在,远不止于AI医生的角色。
在复杂的诊断过程中,AI系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消化”数千本专业医学文献,结合海量病例库,为医生提供更为精准的病情评估建议。例如,面对CT影像中的微小异常,AI的眼睛要比肉眼敏锐得多,它能够捕捉到那些难以察觉的病变信号,为早期疾病检测打开一扇窗。
集成视觉、触觉等多种传感器的智能监测设备,如智能监测床,已经成为病房里的重要成员。它们可以实时监控患者的生理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警,大大提升了紧急救治的响应速度。这种非侵入式的全天候监护方式,不仅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也给予病人更多安心。
在面对罕见或复杂病症时,AI还能作为医生的得力助手,提供快捷的病例检索功能。它能从庞大的数据库中筛选出相似案例,供医生参考,从而辅助做出更加准确的临床判断,避免误诊漏诊,提升整体诊疗水平。
加强技术交互,化解同质化难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游茂表示,目前我国AI医疗器械的大多数研究产出都集中在医学影像类,技术发展有同质化倾向。
因此,首先需要加强技术交互,即不同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和知识交流,可为AI医疗器械的发展开辟新的场景。
其次,应鼓励跨学科的合作,包括医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研究。这样可以利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共同解决AI医疗面临的复杂问题。
另外,建立医疗定制化的方案也是解决同质化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了解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点,设计符合个性化需求的AI医疗器械,可以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有效性,避免技术的同质化。
最后,对于高质量数据的缺乏,需要建立真实世界数据的应用机制。这意味着不仅要收集和整理数据,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数据的实际应用价值,推动数据的共享和利用。
总的来说,加强技术交互、跨学科合作、定制化方案以及数据应用机制的建立,是解决AI医疗器械技术同质化问题的关键。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